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秦汉时期文化交流(一).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汉时期文化交流(一)

秦汉时期文化交流(一) Qinhan Shiqi Wenhuajiaoliu 一、秦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秦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 秦汉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㈠中国名字的起源于秦 有历史学家考证认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Sina等词汇来自“秦”的音译。 China来自“秦人”的译音。 《牛津英语大词典》的说法,China一词大约来源于两千年前的梵文,而且在多种亚洲文字中有其变体。在欧洲,最早使用该词的属马可·波罗。 一、 ㈡水路交通的开通,能够直接通与外人接触,解除了对外文化交往的交通阻碍 陆路交通——丝绸之路的开通:两汉西域之路的开通和经营 西汉张骞凿空,开通了西域之路。 东汉经营西域之路,并且扩展到欧洲的大秦。 水上交通——发足于中国、通往西方的“南海之路”的初通 ㈢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内容和频率: 摆脱了先秦时期传说与神话的影响, 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交流的频率大大增多 ? 二、秦汉时期中外文化接触和交流的背景 ㈠万里长城的修筑 (1)由于它的阻隔,保护了中原较为先进的农耕文化。 (2)促进了边疆的繁荣和北方游牧民族向高层文明社会的发展 两种文化的碰撞,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长城设有关口,为进出长城而设置的。 长城设有马市,长城本身就是经济、文化交流的汇聚线。 ㈡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流 1、存在两者文化的冲突——古代游牧经济与农耕文化的冲突: 各自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两种文化 经济上的冲突 人类文化,由源头处看,大别不外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 文化心理的冲突 2、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 ⑴斯基泰文化(前7世纪-前3世纪) ⑵萨尔马泰文化(前7世纪-4世纪) ⑶卡拉苏克文化 ⑷塔加尔文化(前7世纪-1世纪) ⑸塔施提克文化(前1世纪-5世纪) ? ⑵匈奴强大后的中外文化交流 ①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 Ⅰ中原出土文物中有北方草原上的器物 Ⅱ境外出土的文物有汉时的器物。 ②玉石之路与草原之路的连接:北方草原各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介人。 沿着草原之路,发现各地都发掘了来自中外各地的器物。 ③交流中的汉匈之争 ③交流中的汉匈之争 匈奴强大,控制了中西往来的北方草原,东西方交往被垄断,阻碍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流。 ㈢两汉开通与经营西域 1、西汉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 ⑴目的 联合西北各国抗击匈奴。(政治目的) ⑵过程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⑶意义: 丝绸之路开通,书写了中外交流新的篇章。 2、东汉经营西域之路 ⑴三绝三通 ⑵97年,甘英出使大秦 ㈣南海之路初通 1、 航海技术设备和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汉代船上有风帆,并有成熟的船陀装置(广州出土的两件陶船模型) 从秦汉造船工场的船台遗址推测,有造大型的船只 2、对海路开通的需求 罗马人开辟海路来中国,南海之路开通了锡兰到波斯湾各国的航线。 3、汉武帝时期南海近海海路的开辟 灭南越之后,中国东南海港日南、障塞、徐闻、合浦 → 印度东海岸的黄支国 ↑ ←斯里兰卡(锡兰) 4、沿海对外交流和外对贸易的发展 沿海的外对交流,特别是对外贸易得以很大程度地扩展。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为初通南海之路奠定了基础。 5、东部海面航线的开通 通往日本、朝鲜的航线 * * * * * * * * * *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