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区的重-震数据处理与-CT理论与应用研究.PDFVIP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区的重-震数据处理与-CT理论与应用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区的重-震数据处理与-CT理论与应用研究

第 26 卷 第 6 期 CT 理论与应用研究 Vol.26, No.6 2017 年 12 月 (695-706)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Dec., 2017 , 秦芹 吴时国.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区的重-震数据处理与分析 [J]. CT 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7, 26(6): 695-706. doi:10.15953/j.1004-4140.2017.26.06.05. Qin Q, Wu SG. The analysis and gravity-seismic imaging in the Baiyun sag deep-water hydrocarbon area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7, 26(6): 695-706. (in Chinese). doi:10.15953/j.1004-4140.2017.26.06.05.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区的重-震数据处理与分析 秦芹1a;b,2 ,吴时国3 1.中国科学院 a.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b.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 三亚 572000 摘要: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地带,是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地区。开展重-震 成像研究,是分析该区烃源岩分布特征、大型构造圈闭、成藏层系与储层条件的重要方法。本 文通过重力异常、地震 Vs 波速结构模型及地震勘探剖面分析,获得研究区自由空间重力异 常、布格重力异常、水平和垂向梯度、密度反演图像、Vs 波速度结构图像以及高分辨率地震勘 探剖面图像。重力图像揭示:白云凹陷中心的强负值异常图像与较厚沉积和基底起伏有关;凹 陷东侧相对高正值局部重力圈闭与中生代残余地层有关;凹陷北侧条带状正异常则与陆坡向洋 盆过渡时基底下凹有关。白云凹陷的主凹陷和南凹陷存在明显的层状负剩余密度或相对低密度 区,是有利的含油气层位。地震图像揭示:白云凹陷由北向南存在明显的细颈化带、外缘隆起 带、洋陆过渡带等结构。在陆缘地壳强烈伸展薄化期间,白云凹陷形成大型三角洲-湖相烃源岩 沉积环境的凹陷结构,沉积物源主体来自北侧。随着地壳强烈减薄的细颈化,凹陷出现明显的 台阶式沉陷,导致陆架坡折带由南向北迁移,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水道和深水扇 等有利的储层。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获取的地震勘探剖面图像上,可以识别出许多浅层气运移通 道,表明白云凹陷丰富的中、浅层气大多来源于深部地层。 关键词:重-震成像;深水扇与浅水三角洲储层;浅层气运移通道 doi:10.15953/j.1004-4140.2017.26.06.05 中图分类号:O 242;P 315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随着国际深水油气勘探的迅猛发展,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北斜坡 海区,近年钻探的多个构造均获重大油气发现,因此,白云凹陷成为我国深水油气资源的 重要战略选区。 目前,白云凹陷深部结构与油气资源潜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科研问题[1-2] 。中生代末 期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急剧运动,南海经历了强烈的地壳拉张 减薄、洋壳生成、碰撞挤压和走滑伸展;发生了大规模的沉降和隆升、岩浆活动与沉积作 用;形成了白云凹陷超深沉积凹陷[[2-6] 。这些超深沉积凹陷与残留的中生代隆起相互交错, 地层结构与构造十分复杂[4-8] 。利用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开展重-震成像分析,是深刻理解 这类超深沉积凹陷深部结构特征、发育演化及油气形成分布特点等科研问题的重要方法。 收稿日期:2017-01-1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 973 项目“海洋深水油气安全高效钻完井基础研究”子课题“深水钻井浅层地质灾 害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2015CB251201)。 696 CT 理论与应用研究 26 卷 重力位场与地震波场分别反映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的不同方面[4-9] 。重力位场具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