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售鹿茸粉药材的DNA条形码鉴定Identificationofantler-药学学报
售鹿茸粉药材的DNA 条形码鉴定
1 1 1 1 1,2 ﹡ 1,3 ﹡
贾静 ,石林春 ,徐志超 ,辛天怡 ,宋经元 ,陈士林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2. 重庆市药物种
植研究所,重庆 408435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
摘要:为研究DNA 条形码技术在粉末类药材的应用,本文以市售鹿茸粉为
对象,对其基 物种进行鉴定。依据2010 版《中国药典》第三增补本中动物药
材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标准操作流程获得COI 序列。对于测序峰图杂合度较高,
可能为混合物的鹿茸粉,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得到序列。结果表明,利用PCR 产
物直接测序获得鹿茸粉的65 条COI 序列,其中有38%待检样品基 为2010 版
《中国药典》规定的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而62%为其他基 ,以驯鹿Rangifer tarandus Linnaeus 为主。进一步
分析显示,不同价格、不同地域、不同公司抽检的样品或多或少存在非《中国
药典》规定基 。利用分子克隆方法成功获得混合物样品的36 条COI 序列,主
要基 为马鹿和梅花鹿。此外,有些待检样品包装明确标示为梅花鹿鹿茸粉,
但鉴定结果为马鹿或驯鹿。因此,本研究证实DNA 条形码技术可准确、有效鉴
市售鹿茸粉,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和市场监管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也为粉末
类药材和饮片的鉴定提供示范。
关键词:鹿茸粉;DNA 条形码;克隆;鉴定
中图分类号:R916 文献标志码:A
Identification of antler powder components based on DNA
barcoding technology
1 1 1 1 1,2
JIA Jing , SHI Lin-chun , XU Zhi-chao , XIN Tian-yi , SONG Jing-yuan , CHEN
Shi-lin1,3
1
收稿日期:20 15-04- 10;修回日期:20 15-05-15
基金项目: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药新药安全性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20 14ZX09304307001 )
*通讯作者Tel:86-10Fax:86-10Email:slchen@;jysong@
(1.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 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2. Chongqing Institude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Chongqing 408435, China;3. China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uthenticate the components of antler powder in the
market, DNA barcoding technology coupled with cloning method were used.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OI) sequences wer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