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课件第四章(一)慢性病概述课件
第四章 社区常见慢性病保健与护理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糖尿病 第三节 冠心病 第四节 高血压 第五节 消化性溃疡 第六节 脑卒中 第七节 老年性痴呆 第八节 抑郁症 第九节 恶性肿瘤 第十节 慢阻肺 教 学 目 标 了解:◆慢性病的分类、流行病学特点 ◆慢性病对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影响 熟悉:◆慢性病的病因、主要危险因素 ◆治疗要点 掌握:◆慢性病临床表现 ◆社区慢性病的护理与管理 ◆社区慢性病的预防 第一节 慢性病概述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1/10,2004年统计已达1.43亿,其中患慢性病者占80%。 近年来,年轻慢性病患者比例逐渐呈上升趋势。 常见慢性病有: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并发症多种多样 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急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等。 慢性病的现状 目前中国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了2亿人,接近中国总人口的20%。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三项慢性病死亡人数就已占到了中国目前因病死亡人数的63.40%。 数字惊心 慢性病是世界上最首要的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 是人群疾病谱的首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最大问题,其影响正在稳步增大。 占卫生保健费用的绝大部分。 一、慢性病分类 (一)致命性慢性病 1.急发性 包括急性血癌、胰腺癌、肺癌、肝癌、乳腺癌转移、恶性黑色素瘤等。 2.渐发性 包括肺癌转移中枢神经系统、骨髓衰竭、后天免疫不全综合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 一、慢性病分类 (二)可能威胁生命的慢性病 1.急发性 包括血友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2.渐发性 包括肺气肿、慢性酒精中毒、慢性性功能衰竭、老年性痴呆、胰岛素依赖型成人糖尿病、硬皮病等。 一、慢性病分类 (三)非致命性慢性病 1.急发性 包括痛风、偏头痛、支气管哮喘、胆结石、季节性过敏等。 2.渐发性 包括帕金森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炎、高血压、胃溃疡、青光眼等。 (一)不良生活习惯 1.饮食因素 2.运动因素 二、慢性病危险因素 (二)自然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二、慢性病危险因素 (三)遗传、生物及家庭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癌、消化性溃疡、精神分裂症、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都有家族倾向,许多慢性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家庭共同的生活习惯有关。 二、慢性病危险因素 (四)精神心理因素 生活及工作压力会引起紧张、恐俱、失眠、甚至精神失常。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下,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中胆固醇增加,还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慢性病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8% 10% 60% 22 % 个人生活方式 社会因素 医疗条件 其他因素 饮食、运动、吸烟等 慢病主要病因 遗传 占15 % 气候 占 7 % (一)慢性病对病人的影响 (二)慢性病对病人家庭的影响 (三)慢性病对社会的影响 三、慢性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一)慢性病病人的自我护理 (二)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调节 (三)慢性病病人心理调适的指导 四、慢性病护理 1. 慢性病病人服药管理 ⊙避免滥用药物 ⊙用药要规范 ⊙严防蓄积中毒 ⊙正确服用药物 ⊙服药注意事项 (一)慢性病病人的自我护理 2. 慢性病病人运动锻炼 ⊙根据情况进行锻炼 ⊙原则:运动前体检、制定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断调整。 ⊙阻碍运动的常见原因 ⊙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慢性病病人的自我护理 3.慢性病病人就诊指导 ⊙就诊注意事项 ⊙急诊就诊指征 (一)慢性病病人的自我护理 1.家务与工作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愉快地工作 轻松安全做家务 (二)慢性病病人日常生活调节 2.人际交往 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他人、对待社会 (二)慢性病病人日常生活调节 1.自怨自艾型 丰富病人的生活内容,对于慢性病病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适当安排文娱生活、体育活动。 (三)慢性病病人心理调适的指导 2.怨天尤人型 要采取关心、同情的态度,耐心、热情地照料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千万不要采取对立态度,导致矛盾激化,加重病情。 (三)慢性病病人心理调适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