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科學素養與科學教育的目標 - 朝陽科技大學數位教學平台.doc

第一章科學素養與科學教育的目標 - 朝陽科技大學數位教學平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科學素養與科學教育的目標 - 朝陽科技大學數位教學平台

科學教學法 第一章 有意義的學習 (部分取自第四章 科學學習心理學) 一、何謂有意義的學習 Ausubel(1978)認為有意義的學習,只能產生在學生已有充分的先備知識與舊經驗的基礎上,教導學習新的知識。換句話說,只有配合學生能力與經驗的教學,學生才能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學生學習新知識時的能力與經驗,即代表個人的認知結構,配合其認知結構,教他新的知識,就會使他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張春興,1994)。由學習者自行發現知識意義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亦即「有意義學習。」有意義學習強調新訊息若與個體大腦神經系統中已有之「認知結構」相關聯,使新訊息能在已存在的概念體系中紮根(林寶山,1990)。Ausubel對認知結構的解釋是指個體對某種特殊訊息所持有的一種有組織、穩定、清晰的認知。這種認知結構不斷地在運作,整合各種雜亂的概念或訊息,形成有系統的組織結構。學習類型可分成兩種:(一)有意義或機械式學習(二)接受式或發現式學習。 (一)有意義或機械式學習 「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習者能知覺到新的學習內容,與其大腦原有認知結構中的舊知識有所關聯,並能將新舊知識連結,經學習後內化為認知結構的一部份。「機械式學習」是指學習者無法將新的學習內容與其舊經驗取得關聯,偏重機械式練習和記憶片段零碎的知識。在此學習方式下,即使勉強記住知識,但仍無法融入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Ausubel並未把「有意義的」與「機械的」學習作區分,他認為許多學習是兼具「有意義的」與「機械的」兩種性質,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二)接受式或發現式學習 接受式學習(reception learning)是指學習內容經由教師組織後,以最後的形式呈現,提供給學習者。發現式學習(discovery learning)是指鼓勵學習者自行操作、探索,以發現瞭解學科內容的組織結構。Ausubel認為「接受式學習」與「發現式學習」兩者並非互斥,也可能產生於同一個學習過程中。 布魯納 (Bruner) 所提之認知發展與發現式學習,包含:學習者主動建構發現找出原理,引導性學習和自主式發現學習。奧素貝 (Ausubel) 指出有意義學習理論,著重新的學習內容和舊知識連結,提出前導組體或稱組織因子(advanced organizer),來詮釋新的科學概念。蓋聶 (Gagné) 的學習理論,強調內在學習條件是學習者的先備知識及學習意願,外在學習條件即是教學者的教學活動設計。 表1 有意義學習論之學習方式(AusubelRobinson1,969,p.187) 所接受訊息被學習者吸收時當作為: 有意義的 機械式的 所學訊息對學習者之效用基於: 接 受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邏輯式組織訊息,以最終方式向學習者呈現,然後學習者將之與原有經驗相關聯,融入其認知結構。 機械式接受學習: 任何方式訊息以最後型態向學習者呈現,然後記住它。 發 現 有意義的發現學習: 訊息之學習由學習者獨立進行,然後將之與原有經驗相關,融入其認知結構。 機械式發現學習: 訊息之學習由學習者獨立進行,然後記住它。 二、解釋教學法 前導組織(advance organizer): Ausubel根據其主張的「意義學習論」,而倡導「解釋教學法(expository teaching)」,更確切言之,應稱之為「接受式學習」(reception learning),主張全部學習訊息以最終形式向學習者提示,教學要在聽講及解釋教材,只要教材組織與呈現方式適當,解釋法與發現法一樣可導致更多的理解與記憶。 解釋教學法也常被誤為講述法(lecture)。事實上,解釋教學所涉及的不只是教師單方面的講述而已,它還包括了師生的對答、資料的關聯及學生的接受等過程。 (一)、意義: 1.根據Ausubel(1968)對前導組織所下的定義為「有參考價值的、可窺括全貌的介紹材料,…….在學習前介紹給學生…….其呈現的特色具有高度的摘要性(abstractness)、普遍性(generality)及全面性(inclusiveness)」因為前導組織有上述的特性,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所要學習的教材。 2.前導組織是指一種以學習者已熟習的知識為基礎而設計的有組織的材料,它可以是一段文字敘述,一部影片或是一道問題。教師只須用幾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凡有助於了解新教材的概念皆可以用「前導組織」來提示。當學習新教材時,新的「前導組織」又可提供已有的知識與新概念產生關聯。簡言之,前導組織扮演的是一種橋樑的功能,在使學習者更容易將「新教材」融入其「舊知識」之中,而有助於新學習的產生。教師的教學若能善用前導組織,將使學生的學習更為容易。(林寶山,民79) 3.在學生學習新概念形成新知識時,他首先用自己既有的要領概念去核對新概念,並試圖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