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兵团情不变———记兵团劳模、五师八十九团三连副连长王文华
兵团情不变———记兵团劳模、五师八十九团三连副连长王文华 5月6日,立夏后第一天。
五师塔斯尔海垦区的风很大,虽已是春夏之交的季节,但种田人依旧穿着棉衣。
棉花正在出苗期,绿色的田野上有三三两两的人们在给狂风吹起来的地膜盖土,他们知道,这见苗三分收,把棉花苗侍候好后,等待的就是收获了。
五师八十九团三连,那个被戈壁围绕着的数千亩棉田里,王文华正在查看棉花的滴水、出苗情况。
王文华是兵团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在三连当了近20年的职工。人都说岁月锻炼人,这话一点不假。王文华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战胜许多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和承诺,抒发着壮丽的赤子情深。
捡石头造田成大业
今年45岁的王文华,高中毕业后,怀揣80多元钱,来到了五师八十九团三连,开始了他拓荒造田、创业的生涯。初到新疆的他靠着老乡帮助承包150亩土地。在老家从没有和棉花打过交道的王文华,心里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王文华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日日夜夜坚守在那片棉花地里,他一边虚心向连队领导、技术人员和老职工请教,还积极参加连队举办的“科技之冬”职工素质培训。在他和妻子的辛勤努力下,年底盈利3万多元。那时间种地一年收入3万元,在团场算是冒尖户了。由于王文华的突出表现,团党委批准他加入了职工队伍。
三连有780亩戈壁荒地碱大石头多,年年因产量低,无人承包。2001年,连领导找到王文华,想让他带头承包这块地。王文华没有犹豫,主动让出原来的150亩棉田,给新来的职工种植,自己牵头承包了这780亩高低不平的戈壁滩。同时,他还主动找到连队里的王华中等7家贫困户,对他们承诺,如果盈利了大伙分,亏损自己负担。这话一出口,当时就在这个小连队炸开了锅,有人说这家伙是不是脑子进了水,最担心的还是他的妻子,整整3个晚上都没有睡个好觉。
王文华没有退缩,他用真诚树起了7家职工脱贫致富的信心,以大胆心细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连职工王华中提起跟王文华开荒种田的事说道:“刚开始也有怀疑。从学校毕业后,没有在连队种田的打算,在外面晃荡了几年,没挣到钱,也没学到啥本事,收入一年比一年少。妻子埋怨我说,你看人家王文华,咋这么能干,来团场几年,新房盖好了,农机、家用电器全了,咱可不能服输。我一想也是,就来王文华的家里和地里转了一圈,和王文华一接触,觉得他就像是亲兄弟一样,我就决定跟着他干了。”王华中说,现在看来跟王文华种田这条路算是走对了,这几年挣了几十万,楼房住上了,小轿车买了,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能人”背后故事多
“我来团场当上了职工,干啥就得像个兵团职工样子,我吃苦受穷的过来的,只要能帮他们脱贫,我心里也踏实,这没有啥可宣传的。”王文华对带领邻居们开荒造田这件事看得很平淡。
但在当时,那可是八十九团产生了第一个以协会的形式出现的土地承包小组。经过连队领导的协调,王文华向银行贷款20万元。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搏。那年,他带领大伙拣石头、平地、灌水压碱、积运农家肥,又从播种、放苗、封土盖洞、到防治棉花病虫害、及时采摘等方面入手,以传帮带的形式,带领7家人不分昼夜在棉田里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780亩棉田,籽棉单产320多公斤,7户职工户均收入2.8万多元,他们还完了往年的欠款,一年实现了脱贫,还创下了五师第一年在荒地种植就盈利的新记录。现在,经过辛勤、科学经营,王文华的资产已达70多万元,成为八十九团远近闻名的“能人”。
富裕起来的王文华并没有忘记团里的贫困职工,在承包土地的这几年中,他始终践行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连队和职工的事忙个不停。从2002年至2009年,王文华诚心帮助连队困难职工脱贫致富,先后累计拿出47万多元,帮助和扶持17家职工,通过勤劳走上了富裕之路,战胜了困难,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十几年来,他凭着自己的毅力在贫瘠的戈壁地上,为团场上交籽棉38.3万公斤,创产值150多万元,个人盈利60多万元。首创了团场高密度植棉和戈壁地节水技术先河,成为五师知识型农工的典范。他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兑现着自己的诺言,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
去年,王文华被三连职工全票当选为副连长,还是带领大家种植棉花,很有意思。
王文华被选拔为连队干部以后,他在三连就多了个连官的头衔,因为是昔日的种田大户,又主要负责连队农业生产和农机管理,这让他和职工们的亲近感更浓了。
八十九团政委韩洪海说,从一线职工中提拔起来的干部有先天的优势,那就是知根知底,这种信任感对于连队发展经济的作用不会小;再加上本身创业的成功,很容易激发乡邻们的创业热情。
王文华则认为,在自己创业的地方发展事业,每走一步都需要慎之又慎,连队职工们的支持和信任是动力也是压力,他就时时提醒自己,每走一步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