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探索和思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探索和思索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探索和思索   周至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充沛,灌溉条件优越,为全省小麦主产县之一,常年播种面积40多万亩,亩产330—340公斤。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耕地面积呈刚性减少,依靠科技进步,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已成为当前小麦生产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结合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了2年的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试验。 一、小麦超高产栽培基本情况 2010—2011年度在广济镇高庄村进行了5亩的西杂5号小麦超高产试验,测产结果亩成穗42.25万,穗粒数?39.7粒,千粒重42.9克,测产85%折亩产611.6公斤,实称亩产586.5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产252.3公斤,超高产产量创全县最高纪录。 2010-2011年度总体为干旱年份,冬春连旱,中后期雨水较为充足,特别是冬春1月、2月、3月降雨量极少,严重的旱情影响冬前的正常分蘖盘根长叶;全生育期光照充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生育期间未出现冻害、倒伏、病虫等重大自然灾害,气候特点主要是冬春连旱。 2011-2012年度仍然在广济镇高庄村进行了3亩的豫麦49-198小麦超高产试验,测产结果亩成穗38.6万,38.5粒,千粒重45.5克,测产亩产574.7公斤,实称亩产551.0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产197.9余公斤。 2011年的冷冬天气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分蘖和长根,所以冬前群体未达到一类田的标准,群体只有50多万;拔节期又遇干旱,该品种抗旱性极差,再则农户又未能及时浇水,从而严重影响了成穗数和穗粒数,但是我们增施了有机肥(亩施2000公斤),肥效长,千粒重显著提高,千粒重达45.5g。 试验统一合墒机械条播,播量11.5公斤/亩,试验地全部深翻,全部玉米秸秆还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8.2公斤,纯磷11.0?公斤,纯钾7.5公斤,实际底施有机复合肥50公斤,(养分结构N:P:K=18:22:5),加尿素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返青期结合灌水追肥10公斤/亩尿素,早春进行化除、早春灌溉,后期进行了“一喷三防”,保证了小麦的健壮生长。 二、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 通过两年的超高产实践的探索,适应我县超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为: 1、选用超高产品种 当前,小麦品种繁多,但大多数品种的生产潜力多为500公斤左右,稳产性强,但高产性差,故此,我们在综合考虑我县主导品种与搭配品种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我县需选用稳产性、高产性、适应性,增产潜力巨大的大穗大粒型的小麦品质。 2、增施磷钾肥 小麦要高产,饱施底肥加深翻,机械深翻生产上一般都能做到,但要做到真正的配方施肥定量施肥,生产中实际不多,氮磷肥配合只能满足一般的产量需求,而高产、超高产就需要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充分供应,可以满足600公斤以上小麦产量需求,小麦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倒伏问题,而增施钾肥能壮秆防倒,增加抗逆性、抗旱性,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因而增施磷钾肥是超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3、合墒精细播种 “种好的小麦,务好的棉”,小麦要高产,精细播种、合墒播种、均匀播种,方能保证小麦播种质量好,达到苗全、齐、匀、壮的标准,周至小麦主产区土壤质地粘重,性硬,易结块形成坷垃,影响出苗,影响全苗,为此,我们在旋耕条播的基础上,改一次旋耕为两次旋耕,踏实土壤,破碎土块,提高整地质量,生产实践证明,两次旋耕,整地质量好,保墒防旱,能够保证全苗,出苗率较大田一次旋耕的提高10%以上。 4、抗旱灌溉保苗 2010年小麦播种以后,由于冬春连旱,不利于小麦的长叶、分蘖、盘根,水分严重不足,已经成为生产中的大敌,我们及时组织村组农户,购买灌溉设备,修复暗管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联系供电部门,及时抗旱灌溉保苗。从而保证了小麦的正常发育,为超高产奠定了水分基础。 2012年由于拔节期未能及时浇水防旱,致使成穗数和穗粒数大幅度下降,影响产量未达到预期目的。 5、抓好一喷三防工作 小麦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及时进行蚜虫、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的综合防治,对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五一前后的小麦抽穗期进行一喷三防,用吡虫啉、头等功、磷酸二氢钾等药剂混配,防病防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特别是2012年我们结合一喷三防还进行了吸浆虫的防治。 6、结论 (1)高肥力土壤是超高产的前提土壤条件; (2)高产品种、配方施肥、精细播种、及时冬灌、一喷三防是超高产的五大关键技术; (3)主攻穗数,增加粒数,稳住千粒重是小麦超高产的方向。产量结构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