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商帮-以末起家 以本守之(上)
山西商帮:以末起家 以本守之(上) 山西商帮,俗称“山西帮”或“山右帮”,亦称“西商”、“山贾”等。因山西是古晋国的封疆,简称“晋”,所以,人们习惯把旧时山西籍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称之为“晋商”。
历史造就的商帮
山西人经商,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晋国就已经成为“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的诸侯国,出现了“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的商贾阶层,且成为晋国社会的上层人物。
汉朝年间,北方的匈奴是王室的心患,山西人却与他们在长城下进行边境贸易往来。朝代更迭,山西商人一直活跃地经营着买卖,但并无突出之处,直至明清时期,他们才崛起为十大商帮之首。
史籍文献和实物佐证,至少到明朝中叶的嘉靖万历之时,晋商已经开始在经营范围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崭露头角。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以太谷、祁县、平遥等晋中商人为代表的山西商业票号,曾以“富甲华夏”、“汇通天下”闻名于世。
山西平遥、祁县、太谷一带,自然条件并不好,也没有太多的物产。经商的洪流从这里卷起,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带客观环境欠佳。山西很多的县志,包括《浮山县志》、《翼城县志》等等,至少有三十多部县志都谈到一点,由于土地瘠薄,人口稠密,生计不好维持,所以只好外出,以谋求得到一种补救。
山西有一首古老的民歌叫《走西口》,据说它已经流传了好几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之所以这些地方的人会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当时有许多山西人曾到过这些地方,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长了,当地人也学会了。
各种史料虽然说明了在山西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离开土地去经商,但不管谁经商,做什么生意,都得要有商品可出售吧!山西既然土地贫瘠,农产品连养活自己都不够,怎么会有多余的东西转化为商品呢?
在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山西在农业生产上算不上发达,那么,资源就必然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山西虽然素有“煤海”之称,但与山西几千年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资源并不是煤,而是盐。
山西南部的盐池,是中国最古老的产盐区之一,有三四千年的生产历史。到了春秋时期,《左传》中已经有了开采山西南部池盐的确切记载。汉代时,曾在全国二十郡设盐官三十名,而管理这片盐池的官员为全国盐官之首。由此也可以看出盐池的历史不但古老,而且在统治者的心目中,地位也十分重要。在商品经济不太发达的古代,盐是一种大宗的商品。
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商业的起源同盐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汉字里把商人称为商贾,这商贾的贾,就是出于盛,而盛就是指山西解州的池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盐造就了中国古代第一批大商人,他们中有许多是占有资源优势的山西人。
明朝初年,明军把元朝的败军逼到了蒙古一代,为防止他们卷土重来、巩固国防,朝廷在北部边境设立了“九边重镇”以驻扎军队,山西的大同和太原就是其中的两个。有了军队就需要供给大量的粮、草、盐、茶、兵器等等军需品,更需要输送这些军需品的商人,于是明政府就实行了一项叫做“开中盐法”的政策。
自古以来,国家都控制着盐的生产和专卖权,不允许私人买卖,而“开中盐法”则是一个奖励制度,只要应招的商人把一定的军需品运送到边镇,就能换取相应比例的盐引(专卖执照),然后到指定地点支取盐再到指定地区销售。
晋中地区的商人凭借交通上的优势捷足先登,平遥、祁县、太谷的人都沾了“开中盐法”的光成为买卖人。晋中地区的人口众多,而生产力相对低下,人们为了生存想尽办法要赚钱。山西的资源很丰富,有矿藏、产盐又产好马,具备对外输出的资本,可以说是“开中盐法”孕育了山西商帮。
“开中制”为晋商兴起提供了机遇。这是晋商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并不容易。推着木轱辘小车,载着沉重的粮食和盐,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行路之人不但要忍受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难,还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了思乡之苦。一定要走向富裕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从始至终山西人都走得那么不可动摇,这一走竟然持续了好几百年的时间。
时空转换,战争时的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和平时期就成为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相互交融的商路。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的屡次征战,西北地区终于被牢固地控制在自己的统治之下,这种国家大局的稳定,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同时,一个面积广阔的市场,向晋商敞开了大门。
山西人不失时机地深入新疆蒙古地区,把当地农牧民所需要的商品,从内地运进去;把当地的农牧民所需要销售的商品,从当地把它运出来,并且把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以及医药,都带到了西北地区。
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清政府和俄罗斯帝国在一座叫恰克图的小城签订条约,俄国商人终于获得了和中国商人直接贸易的权利。当时俄国商人最希望获得的商品就是中国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