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理解孔子的仁爱观.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梳理理解孔子的仁爱观

孔子的“仁”,其基本精神就是“爱人”,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不同于佛家的博爱,众生平等) 因为“仁”,所以孔子在修身上主张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因为“仁”,所以孔子在交友上主张 “周而不比”“以友辅仁”; 因为“仁”,所以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 因为“仁”,所以孔子在从政上主张 “为政以德”; 因为“仁”,所以孔子在哲学上虽主张中庸,但强调 “义之与比”; 孔子的“仁”,其基本精神就是“爱人”,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不同于佛家的博爱,众生平等) 但这种“仁”是以亲亲尊尊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不同于墨子取消等级差别的“兼爱”) 孔子的“仁”,其基本精神就是“爱人”,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不同于佛家的博爱,众生平等) 但这种“仁”是以亲亲尊尊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不同于墨子取消等级差别的“兼爱”) “仁爱观” 总结 最终实现提升道德修养,遵从社会规范,遵守国家秩序,维护统治的目的。 答案示例: 我认为后一种句读符合孔子的仁爱观。孔子“仁义”思想的核心就是“爱人”,此理解表现出儒家仁爱同情,博爱生命的思想品格,在关心人的同时不忘记马的生命,契合仁的精神内核。(27位) 例1.(2012年浙江卷) 参考答案: 这种句读体现了“人马并重”,但这并非孔子的原意。(1分)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2分) 启示:对于《论语》的复习,我们应重视课本,不能舍本逐末,一味做题而忽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尽量系统梳理,做到横向贯通,正确理解孔子基本观点和倾向,才能在做题中灵活运用,以不变应万变。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雍也》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孟子·万章下》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问:孔子一方面说“子为政,焉用杀”,另一方面却说“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1分) 因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该用自身的道德来感化熏陶百姓,是“仁”的体现。(1分)而冉有为季氏搜刮百姓的行为,违背了仁政,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仁政的维护。(1分)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 高考《论语》复习之 梳理理解孔子的仁爱观 例1.(201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23.参考答案:(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 24.答案示例: 我认为后一种句读更符合孔子的仁爱观。孔子“仁义”思想就是对万物都怀有怜爱、关怀之心。此理解表现出儒家仁爱同情,博爱生命的思想品格,在关心人的同时不忘记马的生命,契合仁的精神内核。(27位) 2012高考语文阅卷情况通报分析 “阅卷发现学生对后一种句读的理解判断错误率相当高,认为第二种句读法好,更能体现出孔子情怀之类的,这其实并不符合孔子的原意。” 一.问: 孔子仁爱的对象是什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爱众”的表现: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3.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4.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