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仡佬族古树崇拜所蕴涵人文情怀
论仡佬族古树崇拜所蕴涵人文情怀 【摘要】仡佬族是世代栖息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他们长期散居在闭塞、落后的穷乡僻壤,与大山为伴,与树木为伍,从而与树木结下不解之缘,古树崇拜就是这不解之缘最为明显的体现。仡佬族古树崇拜蕴涵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如祈求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体现对大自然生命的敬重和传递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信息。
【关键词】仡佬族 古树崇拜 蕴涵 人文情怀
仡佬族是世代栖息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蛮夷仡佬,开荒辟草”就是广为流传的民谣,其先祖被称为“地盘业主,古老前人”。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仡佬族先民大都居住在地势高寒、土地贫瘠的深山老箐,与大山为伴,与树木为伍,生活的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山巅水涯”、“高山苗,水侗家,仡佬住在岩旮旯”等,这些民谣就是对仡佬族严酷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因此,仡佬族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他们笃信自然万物有灵,赋予各种自然物以鲜活的生命,崇拜并祭祀他们,希望得到他们的庇佑,消灾解难,逢凶化吉。在仡佬族所有崇拜的对象中,古树崇拜尤显特色,它蕴涵着厚重的人文情怀。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仡佬族古树崇拜所蕴涵人文情怀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基本特征,因此,对此问题的探讨无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祈求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在仡佬族先民看来,自然界中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情感,蕴藏着丰富的神灵之性,人们从广袤的大自然中不断索取各种资源,如果在适宜的时候不给予恰当的回报以示感恩,它们就会以程度不同的灾害—大到洪涝干旱、小到四季不顺,作为对人类不敬的惩罚。旨在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早在很久以前,仡佬族先民依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对各种自然物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制作、创造,使他们成为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神灵,并在每年适宜的时候给予其丰厚的祭拜,以求获得他们的护佑,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崇拜,如崇拜太阳、山神、水神等,且进一步衍生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蕴涵敬畏之心的生态伦理观,才获得了几千年来仡佬族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相依为命的美好结局。
古树崇拜就是仡佬族先民祈求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极好诉求。散居在黔滇桂偏僻山区的仡佬族人,几乎每个村寨都能看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其中以银杏树为最多,这些古树被视为能赐福降灾的神灵而受到顶礼膜拜,此谓古树崇拜。仡佬族先民以天真、纯朴的情怀,将对自然、生命和未来的丰富想象,融入到古树崇拜之中,把对生活、爱情和理想的美好追求,寄托在枝繁叶茂、绿意苍翠的古树上。在一年中,每逢三月三“祭树节”,或者在遇到家庭不顺利或家中有人生病久治不愈时,仡佬族人都要虔诚地拜祭古树,以求生活平安、家业兴旺。通过这一系列不同的活动仪式,仡佬族人企望得到古树更多的眷顾,赐福消灾,让他们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生活在天地之间,尽情享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完美。
表达内心深处感恩之情
上古之时,人类就出现了“构木为巢”之事,自此,人们告别了穴居而开始了巢居,“构木为巢”增强了人们生活的安全感。韩非子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曽众,人民不胜禽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可见,“构木为巢”不失为人类生活中的一大进步,而这直接得益于树木所赐,俗语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人们内心深处自然而然会萌发对树木的感恩之情。树木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安全感,而且提供了充足的衣食之源。“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女不织,禽曽之皮足衣也”,既然人们的衣食之源与树木休戚相关,那么,他们对树木的感恩之情自然会非同寻常。
与山为伴、与树木为伍的仡佬族人也不例外,“仡佬先民走出洞穴,在相邻的树与树之间捆绑木排,离地数尺,登梯而上,以树阴或盖茅草遮风挡雨”(《仡佬族之源》)。仡佬族先民从洞穴走到树上,经受着大自然的严峻考验,在此关键时期,树木给仡佬族先民提供了栖息之所,带给他们庇护和温暖。
在仡佬族人心里,树木就是庄严神圣的图腾,是他们永远不能释怀的恩情所在。他们开门见山,出门爬山,大山深处的树木是其衣食之源,幸福、希望所依。尤其是古树,高大、健壮、根深、叶茂,饱吸日月之精华和天地之灵气,既可抵挡狂风,又可遮蔽大雨,它不仅有生命,而且还有灵性,如遇不幸、病痛、灾难就去向它祈祷,可以逢凶化吉,有时还真的灵验,出于对古树的感恩,古树也就成了仡佬人生命中的保护神。他们对古树充满着浓浓的感恩之情。仡佬族“喂树”这一奇特的习俗就是其内心深处感恩之情的最好表达方式。“喂树”亦可称为“拜树”或“祭树”,起源于仡佬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崇拜。
体现对大自然生命的敬重
仡佬族先民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