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钰铭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绘画笔墨修辞.docVIP

论陈钰铭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绘画笔墨修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陈钰铭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绘画笔墨修辞

论陈钰铭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绘画笔墨修辞   近些年来,许多画家重新审视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发展问题。如何从笔墨上突破水墨人物造型的欠缺,如何切入社会现实问题,如何描绘人性的矛盾与真实等,是摆在画家面前的紧要的课题。陈钰铭曾一度被这些问题围困,经过焦虑、彷徨,决定直面现实,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实践。在技法、主题、精神层面上进行一场持久地突围。 一 水墨,人物,现实主义,三大要素都是不可回避的难题。水墨是工具,人物是表达主体,现实主义是表现手法,三者相互对抗又相互依存。水墨的表意特征,偶然性与现实主义的准确性、力度和精微性的矛盾,人物的复构成与水墨语言的纯粹性的矛盾,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矛盾,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与社会多元化特征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都需要在绘画主体的展现中得到融解。前辈画家在现实主义水墨人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徐悲鸿、蒋兆和等开辟了水墨人物写实体系,打破了传统文人画“重意轻型”的格局。但在发展过程中,后继画家求变心切,矫枉过正,大量采取光影人物写实手法,极大地削弱了中国水墨画的美学特征。尤其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由于主题上的政治性依附,题材的单一性和表面性,很难诠释出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的精神内涵,从而背离了艺术审美的核心价值。这一时期,画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在革新变法的同时,如何在技法上最大程度地诠释水墨的本质特征。陈钰铭早期的水墨人物画受传统画家的影响,写意泼墨,大块面晕染。人物面部也吸收了西方油画的光影素描的方法。如《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人物刻画精准,体现出深厚的写实功底。这幅画创作于1992年,气势恢弘,布局巧妙,写出朴实的黄河人民憨厚的神态,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当时众多同类型风格和题材的画作中颇有新意。但陈钰铭自己对这种画法并不满意。感觉这种水墨语言表意性很强,在人物众多,构图宏大的画面上缺少垂直的力度,难以进入物象核心层。他抛弃了这种画法,尝试采用表达性更强,既有写实的绵厚感,又能抵达深远的意境的画法。凯绥·柯勒惠支的铜版画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绵密的线条,刚劲的笔法,便于更深刻地表现悲情主题。同时,受周思聪、刘国辉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陈钰铭将目光投向了底层人群,关注悲情、受难、人性的本质等主题,改变了绘画风格。在陈钰铭个人绘画史上,《历史的定格》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幅画创作于1993年,绳索、衣纹,刚劲有力,线条内部暴发出一种能量,画家用笔墨直接进行控诉。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用笔墨形式展开,也就是说笔墨在这里是一个个具体的比喻词。遇难民众的面部均采用涩笔,肌肉、毛发反复皴擦,暗喻人物内心的伤痛感。依据主题的需要(而不是画面人物位置的需要)调致干、湿、浓、淡,用大块面的暗、黑、深褐和阴郁气氛,不断地重复、排比,以此来诉说一种悲愤和羞辱。日军的面部表情并非像一般文艺作品那样,把他们类型化,即便他们站在靠前的位置,并未作精细地刻画。他们表情虚幻、模糊、冷漠,一种杀人道具而已。画面人物众多,15米长卷,70多个人物,地上堆砌的残肢断臂氲氤着屈辱和仇恨,天空中绵重的墨块聚集着化解不开的冤魂哀号。这种有力度的借喻,使画面带有情节性和强烈的悲剧感。尸骨成山,血流成河,空气中混合着暴戾、哀伤,画家采用山水画的积墨方法表现这种悲惨、死亡气息、压迫感。人们无从得知“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景,而这幅画却让观者时空错愕之感。陈钰铭后来是这样描述他的改革笔墨的心得: 在面对一张洁白的宣纸时,我往往是先泼上搀胶的水,再用重墨或焦墨根据水的去向皴上几笔,同时把自己构思好的画面所需要留的空白留下来,然后从这些墨自然形成的形态里寻找所需要的构成关系。再静下心来调整,动笔去修改,即“找”……在完成画面效果时,墨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从版画中吸取的方法。大量合理运用墨块会使画面完整,空白在画面中若处理得不好,就容易显得空洞、单调,所以必须用一些淡墨去丰富它,这就有了灰面。灰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笔墨和局部的水墨构成的重要部分,起着衔接、调和、统一的作用。① 悲情、沉重、满画面、浓墨、单色、底层民众,这些要素要把它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层次,笔墨是第一关。 陈钰铭自幼习画,大量的临摹和写生,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后来又学习版画,对线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速写方面,技法和审美层次已有很深刻的认识。他擅长用毛笔速写,不光把它作为一种基本功的练习,而是每一笔,每一个构图都一定让它具有生命力和完整性,一幅速写就是一件艺术品。写生往往是瞬间的功夫,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任意性。而以毛笔、水墨为材料写生,更有飘忽不定的感觉。速写不大可能精雕细刻,重在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陈钰铭在表现老者时,常用粗线条,用略微干涩分叉的笔头,使老者的肌肤看起来仿佛山的沟壑纹理,脸部肌肉如土地般皴裂,有苍桑垂暮之感。不慎画坏的部分,巧妙地将其改造成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