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利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利工程(水利篇)

水利工程(水利篇) 兴修水利 福祉后人 三年不来,社会实践基地变化不小,原来的小树苗如今长得又高又大,变成了一片青翠的果林。农田里各种农作物也越来越多,正是金秋季节,在绿色的烘托下,农田里各种蔬菜将最诱人的成果呈现出来,使基地充满生机和喜悦。 午餐过后,天天和几个女生一起逛着,将此美景尽收眼底。他们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前门的水景墙景点。天天一眼就看见点点正饶有兴趣地站在高大的水车旁,一会儿蹲下,一会儿踮脚,一会儿又在一本本子上画着什么,一会儿又拿起照相机拍着什么。 天天:大班长,你在干嘛呢? 点点(忙得头也不回):小学的时候就对这个水车产生了兴趣,就是没有时间来研究,今天抽空来看个仔细! 天天:我看你这是在搞研究吧!否则用不着这样又看又记又画又拍吧! 点点:可别说,古代的先民真够聪明的,水车的运行的原理设计得很科学。而这个水车不是用水力带动的,是用电动的。不过,还是能发挥灌溉作用的。 天天:我听基地辅导员的介绍,这个水景墙名为“源远流长”,寓意我国五千多年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前面水幕墙上十余个塑像人物是从古至今为我国农耕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大多农博士爷爷都给我们讲过。而水车既是背景,又是我国农业水利灌溉工具的代表…… 农博士此时正乘车驶进基地,看见了点点、天天,便从车上下来,向他们走来。天天、点点看见了,连忙和同学们迎了过去。 天天:博士爷爷,您好!点点正在研究水车呢!您给指导指导? 点点:那还用你说,我不但要请教博士爷爷水车灌溉的工作原理,还想了解我国水利工程、水利工具的发展历程哩! 农博士:点点的思路非常准确。我们上午讲到了土壤、讲到了农田,其实农耕的标志就是耕田种植农作物,其中水利灌溉尤为重要,这对提高耕作的效益是很重要的保证。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而且一直受到各族人民的重视。据历史考证,我国也是世界上发展农田灌溉最早的国家之一。秦汉之前对农田灌溉称为“浸”,直到西汉才使用“灌溉”一词,并沿用至今。我们小学实践活动中介绍过的农具中,就有灌溉农具。你们还记得吗? 古代先民利用水流的动力,发明了多种用途的水力机械,开启了人类使用自然动力的先河。我国在东汉以前的主要提水灌溉工具是桔槔和辘轳。不过这两种灌溉工具都不是连续运动,只能间歇式地由低处向高处提水,劳动生产效率很低,若地势比较高,则无法引水灌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马钧认真研究了以往的灌溉工具,经过多次试验,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灌溉机械——翻车(又叫踏车、水车或龙骨车),它不仅可以直接在农田水利灌溉应用,而且结构轻巧灵便,效率高,儿童都能转动,胜过原来提水工具百倍。这就大大增强了古代劳动人民抗旱排涝的能力。 点点、天天你们看到的这架水车(农博士指着水景墙后的水车),全名叫水转筒车,是一种以水流做动力,把水从低处提到高处的灌溉农具。这种水车隋唐时代就有了,至今仍发挥了良好的灌溉作用。其原理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制一大轮,将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可自由转动。大轮轮辐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个个竹筒,岸旁凑近轮上水筒的位置,设有水槽。当大轮的水板受急流冲击,轮子转动,水筒中灌满水,转过轮顶时,筒口向下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并沿水槽流向田间。此种筒车日夜不停车水浇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很高。 与之相似的水碾【dān】出现得更早些,它的雏形是晋代杜预发明水转连磨,水转连磨通过一具大型卧式水轮,带动磨盘转动,后来逐步发展为水碾(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以碾米、磨粉、碾菜籽、(茶油)茶子。 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水力的工具很多,常见的还有水碓【duì】。它的一端是类似水碾的水轮,另一端则用柱子架起的一根木杠,杠上装一块石头,石头就连续起落,用以舂米。早在西汉的一些文献中已提及此农具,杜预在总结利用水排原理加工粮食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连机水碓,使它能利用水力推动二至四张,乃至更多的石碓一上一下地连续起落,去舂【chōng】石臼【jiù】中的糙米或未经砻【lóng】开的稻谷。 点点(忍不住插起嘴来):真不可思议!抬水、磨磨、舂米……这么多活都能通过水力完成,这得节约多少人力啊,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啊! 农博士(笑眯眯地):古人的智慧可不仅仅如此,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我们的祖先还建设了众多宏大的水利工程。 我国的农业自古以来长期受到水的限制,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严重影响。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原因,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亟需靠人工灌溉来保证。因此,从上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不仅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合通四海,致力于水旱灾害的防御,而且还不断探索,逐步学会合理地利用水源进行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