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日军刻字发现和考证
                    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日军刻字发现和考证   承德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历时10年建成,开销上等白银299,243两。塔体通高67米,分塔基、塔廓、塔身、塔顶四部分。塔基用石条砌成,八面塔基墙体镶面镌有精美浮雕佛像;塔廓飞檐斗拱,琉璃覆顶;塔身砖石结构,琉璃装饰;塔顶千斤镏金塔刹,金碧辉煌。整座舍利塔气势恢宏,魁伟巍峨。此塔是中国北方现存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塔之一,荣列罗哲文先生所著《中国古塔》一书。 
  永佑寺舍利塔又称六和塔,是一座建造考究、蕴含丰富、预示吉祥的精美佛文化遗存,更是避暑山庄内十余座寺庙景观中的精美建筑之一。在日据时期,此塔曾遭到侵略者的残酷践踏、恣意破坏。时光荏苒,至今塔身上仍留有侵华日军用利器(疑为刺刀)刻下的文字、以乌笔(疑为铅笔或碳棒)涂下的字迹。关于这些,笔者有一个从无意发现到用心考证的过程,特记述在下: 
  一 
  永佑寺舍利塔坐落在避暑山庄永佑寺的后部,是该寺的主体建筑之一。永佑寺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北面,是平原区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为乾隆皇帝每年来避暑山庄时朝拜先祖、祭祀礼佛的场所。永佑寺不仅有精美巍峨的六和塔,还有气势恢宏的宝轮殿、造型别致的“御容楼”等建筑,以及矗立在赑屃之上的四通石碑。新中国成立后,庙宇及古塔均曾在承德军分区驻地之内。分区迁出山庄后,这里又长时间锁闭,直到改革开放时期才成为公众游览场所。笔者曾几次去那里观赏考察,实地感受其浓郁的皇家文化,特别是佛文化、古建筑文化的蕴含。 
  2008年,笔者的朋友,摄影、收藏、文史爱好者韩重阳先生在去普陀宗乘之庙采风时,于大红台石阶两侧墙体上发现了大量的刻字。经研究考证,他认定是当年侵占承德的日本侵略军所为,其中有许多信息蕴含。是年年底的一天,韩重阳特意邀请几家媒体记者和笔者前往普陀宗乘之庙,大家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现场考察了所发现的30余处刻字。考察中,我跨过台基上的一堵矮墙,在墙体下部新发现几处刻字。 
  2009年1月2日,《承德晚报》发表了在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发现日军刻字的消息,次日的《燕赵都市报》也登载了同题材文稿。一时间,日军在承德外八庙墙体刻字之事为承德市民和《燕赵都市报》读者所知。随后,我们在市政协全会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日军刻字保护与宣传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划定保护范围、竖立说明牌匾、安装保护设施、写入导游词向游客介绍等建议。韩重阳接受我的建议,写了一篇关于这次发现、考察、研究的专题文稿,刊登在《承德文史》第八辑,并经我向《文史精华》杂志推荐发表。 
  这次经历,使我有了日军曾在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古建筑上刻下文字的印象。这些印象是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好像那些文字刻在我的心坎上,形成一道警戒线,一套预警装置。 
  笔者曾应邀为全国政协《纵横》杂志撰写《山庄劫难》文稿,积累了大量的日本侵略军破坏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筑与文物的资料: 
  1933年3月4日中午,日本关东军第八师团十六旅团三宅忠强骑兵第八联队以128骑涉渡武烈河侵入承德市区后,于下午5时放火焚烧了避暑山庄东宫的“卷阿胜境”殿,以宣示占领。随后,驻热河日军在东宫设立了司令部,在德汇门外设立岗哨、修筑碉堡;山庄内风光绮丽的“如意洲”和秀美恬静的“月色江声”成了侵略军屯兵厩马之所;波光粼粼的塞湖“内湖”则被填平当做靶场。 
  1936年8月,伪“满日文化协会”组织新京(长春)满洲帝宫营缮科人员视察避暑山庄,并设计“热河展览构造”。至1938年夏,在山庄内帑档房地界建起一座占地800平方米的“热河宝物馆”,收展了14大类、1万余件文物。所收展文物日后仅存12件乾隆年间的瓷器和部分辽代碎陶,近万件文物被日军在逃走时裹携而去,绝大多数至今去向不明。 
  避暑山庄珠源寺当年耗工料合计银6.56万两,由207吨红铜构筑,堪与北京香山碧云寺铜殿称姊妹的“宗镜阁”,被日军拆为散件,分装成26大箱、30捆(约500余件)运到奉天(沈阳),熔化后造了子弹。日军还蓄谋搬走位于康熙御题匾额“避暑山庄”门外的塞外一绝——一对铜狮,搞“铜铁献纳”。日军将坐落于山庄西北宫墙外狮子沟的罗汉堂辟作为军火库,所奉置的500尊罗汉被统统移至普佑寺“法轮殿”堆放,其他佛像移至“会乘殿”散置。日军盗走了普宁寺收藏的用金字写成、以珍珠装饰的《甘珠经》《丹珠经》各1部;普乐寺各类文物数百件;其他庙宇各式金银佛143尊、陈设文物200余件,等等。 
  二 
  2009年2月28日上午,艳阳温暖,笔者和爱人到避暑山庄游玩,来到永佑寺山门外。见山门洞开,便入内观览。 
  我们先是看了矗立在台基遗址之下、巨大赑屃之上的四通石碑。碑文虽经风雨剥蚀,却依稀可辨。《永佑寺碑》碑文阐述的是永佑寺取名的由来——为使祖上的恩德永远保佑大清江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