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做文化是一场自然孕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钢-做文化是一场自然孕育

陈钢:做文化是一场自然孕育   “我们几个上海文化界的朋友一起做了个沙龙,叫克勒门。”近半年来,出席大小各类活动,陈钢时常插播这样一句“广告”,仿佛谈论自己的掌上明珠,语气欢快得像个孩子。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到21世纪的陈歌辛—陈钢父子音乐会,作曲家陈钢在上海文化艺术界活跃了半个多世纪,如今,他又被赋予一个新的身份——“克勒门”掌门。在他看来,玩儿沙龙与作曲并无二致,都是一场自然孕育的美妙历程。 见证海派生命力 生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陈钢,童年恰逢摩登上海最为繁华的十里洋场阶段。“我家住在大世界附近,再过去就到淮海路,那时候叫霞飞路,以梧桐为标志。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梧桐深处有人家》,霞飞路一路上有国泰电影院、咖啡馆,再过去音乐学院转弯那一带,充满了情调。” 接下来,14岁参军,50年代进入音乐学院,“文革”中经历过动乱、打压,新时代重新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与教学。他清楚地记得流行音乐如何被视为“黄色歌曲”,也亲身领略了改革开放后蔡琴在上海大剧院的首次演唱会。 近年来,年近八旬的他积极现身海派文化的传播场合,一边讲故事,一边总结海派精神,同时,也一边寻找海派的传承者。“克勒门”下午茶沙龙,就是这样一个寻找上海梦的尝试。 “要说真正的老克勒,我也不算,我顶多能算准克勒。”见证过外公、父亲那两辈海派文化人的辉煌,陈钢对“克勒”有着深刻理解,“我们这些人中间,真正的老克勒是海派著名作家程乃珊的老公。铜仁路有远东第一豪宅之称的绿房子就是他家的。即使在文革最困难的时候,他还要保持骨子里的精致文化,被罚去刷马桶,都能是刷得最干净的,以至于现在都嫌家里阿姨刷得不到位。” 貌似随意的欢笑中,陈钢对“克勒”给出了精准定位:克勒是一种精神,一种精致、高贵的城市文化。“其实从文化上来说,上海已经南迁,到了香港、台湾,甚至海外。现而今,大家都在寻找上海。” 令他感到惋惜的是,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俗化,娱乐成为主流,文化的角色不再是引导,而成为迎合。另一方面,海派文化里有太多宝贝被埋没,被隐藏。“将这些宝贝挖出来,记录下来,传播出去,这就是克勒门正在做的事情。”陈钢表示,作为海派曾经辉煌的见证者,他与“克勒门”的几位主创都有一种愿望,通过聊聊、聚聚、谈谈,梳理过往,找到海派文化的传人,让这种精神传下去。 对于外界来说,“克勒门”的一大亮点是每次都能有诸如鸿翔、大光明等老字号的小开登场,讲述被遗忘的海派传奇。而秦怡、白桦、刘广宁、曹雷、童自荣等老艺术家,也是沙龙的常客。 2013年第一场主题沙龙“梦影”现场,曹雷朗诵了自己在从事配音时写的两首小诗,一首献给她心心相惜的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另一首献给她曾配过的无名群众角色“女人乙”。 “这些老人将自己的故事讲出来,今天听,依然是新鲜的。”陈钢强调,挖掘尘封的宝贝并不为怀旧,“遗老遗少坐在一起感叹,没有意思,我们将老克勒、中克勒、小克勒聚在一起,乃是为把过去曾经辉煌的上海唤醒,再创造更新的辉煌。” 同样在“梦影”现场,黄蒙拉、薛颖佳、宋思衡,三位意气风发的上海音乐新锐也陆续登台,以自己年轻的风格演奏《辛德勒名单》、《海上钢琴师》、《蒂凡尼的早餐》、《哈利·波特》等电影插曲,引来掌声如潮。 “上海精神永远是时尚的。”陈钢说,自己的《上海老歌名典》完稿时,曾拿给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词作家陈蝶衣指证,陈蝶衣看完大呼:”我有意见!不同意叫老歌,因为老歌不老,永葆青春!” 做文化不必预设结果 陈钢以艺术创作著称,“克勒门”就是他的又一杰作。半年光景,这个没有资金、没有组织的文化沙龙能迅速凝聚人气,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我教了半个世纪的书,总是对学生讲,作曲也好,写文章也罢,先不要定格,不要预设结果,只要你的主题是有生命力的,大可任其自然发展,顺势而为。”陈钢最喜欢举的一个例子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我查过资料,托尔斯泰本意是让安娜不死的,但发展到最后却发现,她必须死,非死不可!连托尔斯泰自己也救不了她!” “克勒门”,就是这样一场自然孕育的过程。其萌生、发展,充满各种偶然。 “起初在马勒别墅,我和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们,像白桦、程乃珊、陈逸鸣、王作欣,就是小聚。”陈钢回忆说,当时,嵇东明管理下的马勒别墅,从茶宴到古钢琴,传递出的正是他们正在寻找的高品位都市精致生活。 “当时的小聚只是雏形,后来嵇总到贵都赴任,我们也就一起来到贵都,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克勒门沙龙。”从第二期“诗梦”开始,沙龙地点选在了位于饭店二层的贵都剧院。 “场子换了,我们的方式也得变。”陈钢解释道,“这里的场子比较散,不是单纯的标准舞台,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聚气。”很快,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