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的涵义.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污染控制的涵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 色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是采用铂钴标准比色法,规定在1 L水中含有氯铂酸钾(K2PtCl6)2.491 mg及氯化钴(CoCl2·6H2O)2.00 mg时,也就是在1 L水中含铂1 mg及钴0.5 mg时所产生的颜色深浅为1度; 二是采用稀释倍数法,即将废水稀释,用把废水稀释到接近无色时所需的稀释倍数表示色度。 臭和味是判断水质优劣的感官指标之一。洁净的水是没有气味的,受到污染后会产生各种臭味。常见的水臭味有霉烂臭味、粪便臭味、汽油臭味、臭蛋味、氯气味等。 臭味的表示方法现行是用文字描述臭的种类,用强、弱等字样表示臭的强度。 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是臭阈法,即用无臭水将待测水样稀释到接近无臭程度的稀释倍数表示臭的强度。 固体含量 生物化学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20?C),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分子氧的数量。单位为mg(O2)/L(废水)。 有BOD5和BOD20 之分,BOD5最常用。 特点:准确反映污染的程度,但测定所需时间长,不利于指导实际生产和自动控制。 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用所消耗的氧化剂中的氧来表示有机物的多少,单位仍为mg/L。 常用的氧化剂有K2Cr2O7和KMnO4,分别用CODCr 和CODMn表示。 特点:测定速度快,但与实际污染的程度有差距。 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 ,TOD) 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在900℃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汽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增量,从而确定出水样中碳元素的含量,称为总有机碳。 特点:测定速度快,但设备复杂且与BOD、COD之间无固定关系。 BOD5、BOD20、TOD、TOC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选用! 大肠菌群数是指1 L水中所含大肠菌个数。由于大肠菌在外部环境中的生存条件与肠道传染病的细菌、寄生虫卵相似,而且大肠菌的数量多,比较容易检验,所以把大肠菌数作为生物污染指标。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降解过程示意图 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需氧曲线 化学指标 化学指标 复合物 总COD 可生化降解的COD 易生物降解(溶解性) 难生物降解(非溶解性) 不可生化降解的COD 不可生物降解(溶解性) 不可生物降解(非溶解性) 挥发性脂肪酸 胶体 微粒 化学指标 酸碱度和pH值 一般要求处理后污水的pH值在6~9之间 当天然水体遭受酸碱污染时,pH值发生变化, 消灭或抑制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 还可腐蚀船舶 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 按离子状态可分为三类:氢氧化物碱度;碳酸盐 碱度;重碳酸盐碱度 化学指标 关于氮的指标 有机氮:主要指蛋白质和尿素 总氮:一切含氮化合物以N计量的总称 总凯式氮:总氮中的有机氮和氨氮,不包括亚 硝酸盐和硝酸盐 氨氮:有机氮化合物的分解或者直接来自 含氮工业废水 NOx-N: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化学指标 凯式氮 氨氮 有机氮 可生物降解 不可生物降解 溶解性 悬浮性 溶解性 悬浮性 化学指标 关于磷的指标 含磷化合物 有机磷 无机磷 有机磷包括磷酸甘油酯、磷肌酸等 磷酸盐:正磷酸盐、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偏磷酸盐 聚合磷酸盐:焦磷酸盐、三磷酸盐、三磷酸氢盐 化学指标 大肠菌群数 细菌总数 病毒 生物指标 大肠菌群数(coliforms) 生物指标 * * 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 教学目标 介绍为满足社会用水(水质和水量)需求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需的水污染控制、水质改善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原理、基本特点、设计计算以及综合应用。 主要内容 各种水质改善和控制工艺方法、原理、特点和设计,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生物处理工艺原理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四个方面。 课程教学目录 第一章 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的方法 第三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四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 活性污泥法 第五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二) 生物膜法 第六章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第七章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第八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 绪 论 1、水的循环 2、水资源短缺 3、水污染控制的涵义 主要内容 水的循环 自然循环 社会循环 1、水的循环 水的自然循环 水从海洋蒸发形成水汽,被气流输送至大陆并以雨、雪的形式降落至地面,部分通过径流形成地表水、部分通过渗透形成地下水、部分通过蒸发返回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