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望驿台》《秋思》
白居易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元稹组诗中的《使东川》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元稹在元和四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元稹夫人韦丛住长安靖安里。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揣测之辞。他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等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表达了极其怅惘之情。稍后,白居易写了十二首和诗,《望驿台》便是其中一首。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望驿台 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靖安:指长安靖安里,即元稹在长安的居所。 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扑地:遍地。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 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居人:居住在家的人,指元稹的妻子。 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 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张籍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作:写。 万重:形容很多。 洛阳城里又吹起了秋风, 想要写封家书给亲人,将许多的心意向 亲人诉说。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 临:将要。 害怕匆匆忙忙说不完自己的心事,送信的人将要出发了,我又拆开了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千言万语难以尽述的深切思念,构思巧妙,历来为人称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