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docVIP

【解析版】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版】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诚信是什么?稚气未脱的孩子说,诚信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huǐ (1) ;风华Ⅱ mào (2) 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不能透支的nuò (3) 言;两鬓苍苍的老人说,诚信 是不容背叛的shì (4) 言。 2.下列词语中字的注音错误的一组是( )(2分) A.虐(nǔè)杀 宽恕(shù) 恍(huǎng)然大悟 寒颤(chàn) B.鲛(jiāo)人 缥(piāo)缈(miǎo) 笼(1ǒng)罩 孪(luán)生 C.匿( nì)笑 花瓣(bàn) 沐(mò)浴 祷(dǎo)告 D.丫杈( chà) 憔(qiáo)悴(cuì) 诀(jué)别 瑟(sè)缩 3.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当的一句是( )(2分)[来源:Zxxk.Com]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 棉花上似的…… 4.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子日:“-----------------------------,可以为师矣。”6《论语·为政》) (2)子日:“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3)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山光悦鸟性,----------------------。(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6)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 句是:------------------------,---------------------。 (7)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8)《学记》中告诉我们学习重要性的语句是:虽有至道,--------------------------------------。 5.名著阅读。(4分)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 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 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请回答:以上故事选自寓言故事集《--------------》故事讽刺了-------------------------------------- 的人。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山门圮于河--------------- (2)不亦颠乎--------------------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为顺流下矣 ---------------------------------------------------------------------------------------- (2)众服为确论 ----------------------------------------------------------------------------------------- 8.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