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歌声》四度唱响银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夜半歌声》四度唱响银幕

《夜半歌声》四度唱响银幕被法国人尊称为“永恒的记者”的加斯通·勒鲁,创作的侦探惊悚小说《歌声魅影》,在世界上被多次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原著讲述了一段凄美哀婉的三角恋爱故事,即作者如何进行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院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1925年,美国导演罗伯特·约里安改编此小说拍摄了《歌剧院的幽灵》,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37年,中国早期著名导演马徐维邦从该小说中汲取灵感,摒弃了原著和美国电影版的主题,为新华影片公司编导了电影《夜半歌声》。从此,《夜半歌声》相继在1937、1962、1985、1995年,经过改编四次搬上银幕。不过,《夜半歌声》这一趟趟改编之旅,却历经艰辛。 如何逃过审查 1937年2月20日,影片《夜半歌声》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连映一个多月,迎来了国产片最高票房记录,马徐维邦也因此被电影史学界称呼为“中国恐怖电影的拓荒者”。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抗战浪潮。影片与“魔王抗争”的基调,鼓舞了观众的斗志。 起初,要将这一部恐怖大片搬上银幕,对马徐维邦来说绝非易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电影审查机构对此类涉及恐怖、神怪的作品控制得非常严格。有些片目上呈后,回答大多是“通令全国,一律禁映”,这让《夜半歌声》的创作异常艰难。如何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又具有中国内涵,并契合观众的需求,同时还能让电影通过审查?马徐维邦开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首先最为重要的一关,便是故事。早在1925年,这本小说就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为了与美国影片有所不同,马徐维邦必须在故事内容上做出一些改变。1925年好莱坞影片《歌剧院的幽灵》讲述了一个被硫酸毁容形同骷髅般的歌剧演员,躲进歌剧院地下室,每晚在剧院中游荡。为了让自己所爱慕的女演员成名,干出了许多不寻常的事。马徐维邦决定将故事背景搬到中国,以辛亥革命后陷于内战苦难的中国为背景,塑造了一个遭军阀追捕、改名当了一名话剧演员的革命者宋丹萍。在他成名后,吸引了地主女儿李晓霞的注意,两人坠入爱河。后来由于地主父亲的阻扰,恶霸汤俊的破坏,这对恋人最终被迫分离。故事以“革命者”与“封建地主”以及“恶霸”的斗争为主线,呈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面貌。而这样一个故事与传统的故事并无太大区别,基本无新意可言。马徐维邦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将故事进行了第二次创作:一座破废剧院,每当月圆夜,楼上便有暗影怪人引吭高歌,而对面楼头一痴呆散发小姐则听到入迷。有一天,文明戏团安琪儿剧团准备在此演出,剧团里年轻有为的演员孙小鸥在练习演唱时遭遇瓶颈,忽闻楼上有靓绝人声唱着相同曲调反复调教之,遂发现楼上怪客,原来乃是十年前传闻已死的名演员宋丹萍。最后宋丹萍与恶人汤俊搏斗,汤俊失足摔死。 马徐维邦采用漆黑的寒冷、暗无天日的布景以及黑暗阴森荒废了的剧院,描述了面貌怪异的看门老头、幽灵一般苍白病态的女子等身处社会底层、遭受压迫的人民,表达了“我只要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争”的斗争欲望。而这种思想的由来,与马徐维邦个人经历不可割分。马徐维邦短小精悍,削弱的脸庞、软弱乏身的瞳孔,加上辛劳带来的皱纹,完全是忠厚勤奋的相态。再加上他严肃的私生活,不嫖不赌、不跳舞不喝酒,这些生活习惯和作风,使他能用冷峻的眼光、独立的思考能力,来解读社会。 1935年,冼星海留学回国后,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在《夜半歌声》(1937)的创作过程中,他总是和马徐维邦、演员金山从电影公司走回家,在路上探讨着电影的音乐风格、主题思想,因此电影中的插曲《夜半歌声》《黄河之恋》和《热血》,都是他音乐事业的热身。 如何摆脱恩师 《夜半歌声》给马徐维邦带来的荣誉十分巨大,其艺术成就超越了他一生中导演的所有三十二部电影,他甚至在1941年拍摄了《夜半歌声》续集;但是续集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都远不及前部。十几年过去了,1947年马徐维邦迁至香港,先后在长城、新华等影片公司导演《琼楼恨》《碧血黄花》等影片。1961年,马徐维邦考虑到当时的制片和技术等缺陷,计划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重拍《夜半歌声》。 1961年2月12日,马徐维邦像往常一样走过一个街头,却听到一阵莫名其妙的声音。此时他迟疑了片刻,忽见一辆电车呼啸而来,可怜一代恐怖电影大师,就此撒手人寰。这让计划重拍《夜半歌声》的邵氏公司陷入了困境,同时也让马徐维邦的徒弟袁秋枫十分痛苦。袁秋枫是马徐维邦导演拍电影《厦门语》时的副导演。马徐维邦因车祸逝世,邵氏决定用袁秋枫来接替其恩师执行导演任务。袁秋枫曾替邵氏在台湾拍过《山歌姻缘》《黑森林》等影片,面对恩师当年的成功之作如今交由自己重拍,内心自然百感交集。 袁秋枫一直难忘师傅对自己的影响,他的版本相当忠实于恩师的原作,影片也同样分成上下两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