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乐器介绍(经典)
周朝建立以后,周公“制礼作乐”,“礼”、“乐”并列为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的两大支柱,礼乐制度正式建立起来。这时期音乐有三大特点:一是它的等级化,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他们拥有的乐队、编排和人数都有等级差别。二是音乐成为教育的中心,是学生学习的课程,周代有庞大的音乐机构,首长称为大司乐,总管音乐教育和音乐事务。三是音乐的功能由用于祭祀转向主要为政治(阶级统治)服务。 音乐功能的这一变化,是形成音乐理论和产生音乐家的基础,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音乐思想的论争,产生了《乐记》(传为公孙尼所作)、《乐论》(荀子)等音乐理论专著,并有师襄、师旷、高渐离等音乐家留名后世,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的传说和“韩娥悲歌”余音三日不绝的故事,都说明那时的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一)远古时期 (二)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隋唐时期 (四)宋元明清时期 礼乐制度 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琵琶”二字中的“珏( jué)”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琵琶 秦汉两代,确立了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封建帝王需要一整套适合这一体制的礼乐制度来维持新的统治秩序。理论上,汉代统治者推崇音乐“征诛揖让”和“教化于民”的作用,倾向于恢复礼乐,实践上,汉代在继承先秦礼乐制度的基础上,重定祭祀天地的大礼以及配用的乐舞,同时设立专门负责乐舞的机构——“乐府”,搜集民间音乐创作或配些歌词,安排乐舞演出。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音乐发生嬗变的重要阶段,首先南北混战带来的民族融合为隋唐音乐大发展做了准备,其次在魏晋玄学影响下,音乐理论转向探求音乐的美感作用,第三是由于佛教的广泛流行,宗教音乐得以传播,与民间音乐结合,形成“改梵为秦”的佛教音乐。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是嵇康所弹的《广陵散》。 隋唐时期是音乐艺术繁荣的鼎盛时期。由于国力强盛,经济富庶,对异质文化表现出巨大的兼容能力,在音乐舞蹈方面尤为突出,“燕乐”和“曲子”代表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成就。 所谓“燕乐”就是宫廷宴饮之乐,唐代著名的《破阵乐》和《霓裳羽衣曲》都曾是燕乐中的乐舞。 所谓“曲子”,就是配词演唱的歌曲,所配的歌词称为“曲子词”,后经文人加工,形成宋代诗歌的主要创作形式。 (一)远古时期 (二)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隋唐时期 (四)宋元明清时期 礼乐制度 (四)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 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唢呐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 扬琴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云锣 云锣由锣体、锣架和锣棰组成。云锣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区别的若干铜制小锣组成。这些小锣以音乐次序悬挂于木架上,每一个小锣都由3根绳吊在木架的方框中。 宋元时代,城市的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也进一步壮大,与之相适应的音乐艺术也随着产生。但从音乐思想上来说,由于理学的形成及影响,日益发展的市民阶层的艺术与儒家的正统说教成为一种对照,所以理学家们就会出来维护儒学的整体地位。词曲艺术发展迅速,市民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游艺场叫“瓦子”或“瓦舍”,演戏的地方叫“勾栏”,艺人叫“勾栏艺人”。这一时期的音乐专著是北宋陈旸的“乐书”,共200卷,全书包括历代音乐论述,各种乐器、歌舞、杂乐和各种典礼,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著作。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这一时期音乐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民歌异常活跃,尤以情歌为多,内容表现出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明代以后的鼓词和弹词相当流行,二者都属于说唱相间的曲艺艺术。 一、乐器的定义 二、乐器的分类 三、中国传统乐器的发展 四、中国传统乐器欣赏 五、中国传统乐器引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莞天诚康桥华苑2期营销执行报告_150_星彦.ppt
- 东莞富盈都市华府介绍.ppt
- 东莞宏远商业街区项目初步营销思路_132p_销售推广方案.ppt
- 东莞日康公司介绍文件.pptx
- 东莞市斯盖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pt
- 东莞神马自动化科.pptx
- 东营市第二中学生本教育,促进学校快速发展.ppt
- 东莞礼品公司介绍.ppt
- 东营蓝海国际大饭店产品知识.ppt
- 东西南北(浙美版一年级上册).ppt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