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议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尤其是在唐朝进入登峰造极的境界。古诗有其特殊的格式及韵律,用语凝炼,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它综合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注重形象塑造、意境构建,熔铸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千百年来,它以其精湛语言、深邃意境、美好情感,滋养着炎黄子孙。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语言素养很有帮助。古诗学习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由于古诗中所描绘的人、事、物与学生相去甚远,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古诗的内涵,领悟诗中所蕴含的意蕴,加之老师不考究古诗教学,导致小学古诗教学味同嚼蜡,学生兴趣索然,甚而厌之。 何以让古诗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焕发生命活力?仅靠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那是远远不行的。必须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师生共同徜徉在诗意般的教学情境中。 关键词:古诗词 信息技术 整合 一、诗意情境,读通读顺——未成曲调先有情 诗歌之所以为诗歌,意境不可或缺。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结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教学时,依据诗歌内容选择适宜的音乐、图片,营造一种诗意盎然的情境。开课伊始,磁铁般深深吸住学生。 比如,教学杜甫《绝句》时,一首轻快明朗的笛子曲《春到湘江》早已让学生“胃口”大开,诗文flash意境动画让学生怦然心动。开课时,老师配以:同学们,听,春天踏着轻盈曼妙的脚步来了,微风柔柔,流水潺潺,桃红柳绿,黄鹂欢歌,能不陶醉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绝句》里,去领略春之美妙吧!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学生早想先“读”为快了。 古诗教学伊始,不要让学生匆匆忙忙解诗意,也不必带着问题。读就是读,自由地读,让学生自己读准字音、读通全文,而且老师要放得开。学生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拈须吟哦,可以引吭高歌,全凭他们喜欢。当然,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其节奏与平仄,诗味方出,否则便是装腔作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黄鹂鸣翠柳, ∣ ∣- - -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 -∣ ∣-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 -∣- -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 - ∣∣- 二、身临其境,诗文创作——湖光秋月两相和 古诗教学离不开理解诗意,是一如既往地“用平淡文字翻译古诗”?还是另谋它途呢?经过多年反复实践,鼓励、引导学生用现代散文诗进行创作式理解,是一条可行、不错的路子,学生甚至是喜欢。 1.多管齐下形象感知。 待学生在诗意情境中读通读顺古诗后,引导学生零距离感知古诗,说说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例如:教学王维的《鸟鸣涧》时,播放课件:空旷幽静的山谷,晓月正从山头升起。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纷纷谈到: “我仿佛看到微风中,粒粒桂花徐徐飘落;月亮慢慢爬上山头,山中飞鸟被惊醒……” “我仿佛听到桂花落地,山中飞鸟清脆的鸣叫,溪水潺潺……” “我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儿。” “我感受到了山间十分幽静!” “我感受了诗人心境的美好!” 这种调动多种感官形象感知古诗的方法,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披文入境。学生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2.百花齐放诗歌创作。 理解古诗意义时,学生烦于照本宣科地翻译古诗。“用平淡文字翻译古诗”的旧窠,既无艺术美感,又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笔者尝试让学生大胆创作现代散文诗,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王安石《泊船瓜洲》时,有学生如是写: 京口与瓜洲, 就相距一条长江; 家乡钟山, 只隔着几座山而已。 和煦春风, 又吹绿了江南岸; 明月呀, 你可何时照我还? 散文诗与古诗两相呼应,课堂摇曳生辉。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省略、倒置、古今异义等。这些往往造成散文诗创作的障碍。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创作。主要有:留、补、换、调、连、扩等方法。 “留就是在理解时保留诗句中古今通用的词语及人名、地名、物名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黄鹤楼、三月、扬州、长江等名词和孤帆、唯等古今通用的词语在解释时保留。补就是补充、增添诗中留白或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更换古今意义不同、用法不同的字词或调换成另一个词。如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古今意思差别较大,原野云烟缭绕,百花盛开。调就是适当调整古诗句中词语的先后顺序。如“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远影,应调整成孤帆影远,即孤帆影远碧空尽。连就是将各句中的已解释的词语按现代语法通顺、连贯的语句。如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可连接成孤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扩 就是展开浓缩的词语。如唯见长江天际流应展开成:见长江浩浩荡荡地。 1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