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对策

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对策   摘要:虽然2004年以来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呈现新的特征,并面临严峻的挑战,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势在必行。必须从国民经济全局和国家战略高度出发,调整现有工业化、城镇化资源与空间布局战略,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流通能力;提高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增强农业抗灾减灾应变能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出台《粮食法》,依法治粮。 关键词: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3-0082-05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和迫切性。需从国民经济全局和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的长效机制。 一、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在波动中上升(见图1)。虽然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9个一号文件支持农业发展,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粮食需求刚性增加、资源约束日益凸显、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配套制度滞后,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难度加大。我国粮食自给率自2002年以来处于下降趋势,到2010年跌至89.49%(见图2)。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总量将不断增加,据计算,2020年和2030年将达到6.93亿吨和7.34亿吨。虽然口粮消费减少,但饲料用粮、工业用粮逐年增加,加之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对粮食需求不断扩大,供需矛盾将愈来愈突出。 二是耕地数量及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后备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我国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10年的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1.60亩减少到2010年的1.37亩,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5。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占用了城市周边大量的优质土地,造成耕地面积锐减,预计2020年我国的耕地缺口将达1亿亩。另外,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存在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分布不均衡的状态,如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5%,水资源仅为全国的19%,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7个在缺水的北方地区,加之水污染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粮食供需区域布局矛盾突出,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向北方转移。7个北方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91年的36%提高到2011年的46%。主销区粮食产需缺口逐年扩大,个别粮食主产区正在演变为粮食平衡区。西部地区生态安全脆弱,土地贫瘠、荒漠化现象严重,土地产出率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弱,供需缺口大量存在。 四是粮食结构矛盾加剧。小麦产量供大于需,但优质小麦供给不足;稻谷产需基本平衡,但籼稻有余,粳稻不足;玉米消费需求增长较快,产需偏紧;大豆和植物油产需缺口持续扩大,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近80%,这种局面将长期存在。 五是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不断增加,并且粮价有一定程度上涨,但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农机、化肥、石油等价格快速上涨,粮食流通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大幅增加,农业比较利益仍然偏低。加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使农村“空心化”、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农业劳动力呈现结构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紧缺,一些地区出现粮食生产“兼业化”和“副业化”的趋势。就地方政府而言,粮食生产搞得越好,地方财政负担也就越重,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主动性难以持续。 六是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空间较小,并存在一定的经济和政治风险。据统计,2000~2005年世界大米储备创下新低,比2001年降低50%,降至20多年来最低点。2008年世界粮食期末库存降至4.05亿吨,是25年来最低储备水平。尤其是受全球人口、耕地、水资源约束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于偏紧状态。我国粮食产需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5%,是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两倍,如果大量进口会推动粮价的上涨,引发发展中国家的不满,既会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又不利于争取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