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张之洞和中国近代海军那点事儿(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之洞和中国近代海军那点事儿(上)

张之洞和中国近代海军那点事儿(上)   “清流四谏”之一—张之洞的早年仕途 “提起中国民族工业,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毛泽东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于贵筑县(今贵州贵阳市),张之洞自幼聪明伶俐,有“猴精转世”的谑称。他13岁便考取秀才;15岁时赴顺天府乡试中举人第一名,成“解元”;26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成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这一年是1863年。 换算成现在的教育水平,张之洞13岁初中毕业,15岁就高中毕业且高考第一名,26岁参加高考兼公务员统一考试兼高级公务员选拔考试并获得全国第三。不得不说,张之洞是个十分聪明的人。 在翰林院毕业的张之洞成了一名庶吉士(翰林院的优秀毕业生)。他离开翰林院后的第一个职务是湖北学政,并在这个位子上一干就是6年,也从此和湖北省结下了不解之缘。1874年,张之洞调任四川学政,任期5年。可千万不要小看“学政”这个官职,学政意味着省教育局局长,该省地界内的所有学子都是其名义上的门生,这在封建王朝的官场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政治资产。 1879年,在地方学政的官位上攒足了政治资本的张之洞回到京城,先为国子监司业,1880年进入翰林院,担任侍读,成了一名言官。与当时同在翰林院的张佩纶、陈宝琛和宝廷共同拥戴内阁大学士李鸿藻,充分发挥言官的积极性,针砭时弊,议论时政,弹劾外臣。这4人因所上弹章言辞犀利、切入点精准而名扬士林,被冠以“清流四谏”的名号,为巩固李鸿藻军机大臣的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张之洞同时也得到李鸿藻的提拔,成为内阁学士,就此具备了成为封疆大吏的资本。这时,一个官道上的分岔路口横在了张之洞的面前:是继续留在京城、留在恩师李鸿藻身边当一名政治前途远大的翰林,还是外放外省成为封疆大吏,坐镇一方。在一番斟酌过后,不甘久居他人屋檐之下、希望独当一面建功立业的张之洞选择了后者。 1881年,张之洞外放出京,就任山西巡抚。 清流办洋务——说不尽的恩怨 在山西巡抚任上的张之洞整顿吏治、选优汰劣、严查鸦片、办学举才,干得很是风火,做了一省父母官所能做的事,赢得不小的声誉。而山西注定只是张之洞仕途的一个中转站,他的人身目标不是巡抚,而是总督! 这个目标在1884年得以实现—适时,中法两国为越南的宗主国地位爆发了军事冲突,面对法军的凌厉攻势,入越作战的清军一败涂地,连续丢掉了北越重镇山西和北宁,广西巡抚徐延旭和云南巡抚唐炯被先后革职押解进京问罪,时任两广总督的张树声由于先前的主战也必须承担前线战败的连带责任被革职,张之洞则接替了张树声继任两广总督。从此,一个清流出身的翰林正式蜕变为一个办洋务的总督。但笔者要加一句:张之洞虽然开始办洋务,但他骨子里始终是一个清流,这一点贯穿了张之洞办洋务的始终。 清流办洋务,乍一听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清流派和洋务派是不共戴天的死对头,怎么会去办洋务呢? 其实不然,清流派对洋务本身并非十分排斥,他们反对的仅仅是洋务派本身,反对由洋务派来办洋务而已,清流派一旦把洋务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迈的步子或许比洋务派还要大。1895年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借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成功扳倒了洋务派中坚力量李鸿章,将洋务主导大权抢夺到手,之后则毫不犹豫地重建北洋海军,在短短3年时间内就初步重建了一支拥有5艘防护巡洋舰、4艘驱逐舰的新北洋海军。由此可见,清流办洋务并非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但是行事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清流派远远不及洋务派来得务实,办起洋务来免不了好大喜功、虎头蛇尾,张之洞办洋务也不能免俗。刚刚就任两广总督后的张之洞,从前线发回的奏报里,间接领略到了法国人的坚船利炮,对近代海军有了较为模糊的认识,并且对这种新颖的洋务领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虽然张之洞表面上依旧摆出一副“愤青”样,坚决反对放弃越南、与法国停战修好,但是他心中也明白,入越作战的两广军队的武器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皆无法和法国远东舰队相提并论。虽然张之洞有心通过中法战争获得军功,封侯拜爵、名垂青史,但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他这个新科两广总督乃至整个清政府都没有这样的资本。张之洞明白了一个他在京城做翰林的时候永远也不会明白的道理—主战是痛快的,到了前线是真要人命的。张之洞很想出名,但他不想承受对抗失败后的“名声”,真正能给他带来名声的,还是曾经被身为翰林的他骂过无数遍的洋务。 痛定思痛的张之洞决心大力整顿广东海防,为两广建立一支足可与北洋和南洋媲美的近代化舰队,张之洞一生办洋务的起点始于此。 半途而废的粤省舰队 广东省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又多有海盗水匪出没,外海巡缉任务本就十分繁重,因为有这种“刚性需求”的存在,两广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就领先全国购置蒸汽轮船增强外海水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