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土木工程地质课件作者郭抗美王健第五章节地下水.ppt

土木工程地质课件作者郭抗美王健第五章节地下水.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地下水 尚辅网 / 土 木 工 程 地 质 TUMU GONG CHENG DIZHI 5 『 5.1 ▎ 地下水概述 『 5.2 ▎ 地下水的类型 『 5.3 ▎ 地下水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 5.4 ▎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 5.5 ▎ 地下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 5.1 ▎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 『 5.1.1 ▎ 岩石中的空隙 根据岩土空隙的成因不同,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三大类(图5-1). 图5-1 岩土中的空隙 a) 分选良好,排列疏松的砂 b) 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 c) 分选不良,含泥砂的砾石 d) 部分胶结的砂岩 e) 具有裂隙的岩石 f) 具有溶隙的可溶岩 1. 孔隙 孔隙:岩土颗粒之间的空隙。 孔隙度:孔隙的发育程度,又称孔隙率。 式中 n ─ 孔隙度 vn ─ 岩土中孔隙的体积 V ─ 包括孔隙在内的岩土总体积 % 100 × = v v n n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土的密实程度及分选性。此外,颗粒形状和胶结程度对孔隙度也有影响。 2. 裂隙 裂隙: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他内外地质应力作用影响产生的空隙。 裂隙的发育程度除与岩石的受力条件有关,还与岩性有关。 式中 kT ─ 裂隙率 vT ─ 岩石中裂隙的体积 V ─ 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总 体积 % 100 × = v v kT T 成岩裂隙 分化裂隙 构造裂隙 裂隙按成因分类 裂隙的发育程度用裂隙率表示: 3. 溶隙 溶隙:可溶性岩石(白云岩、石灰岩等)经过地下水流长期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空隙。 溶隙的发育程度用溶隙率表示: 式中 kK ─ 溶隙率 vK ─ 可溶岩中溶隙的体积 V ─ 可溶岩体积 % 100 × = v v kK K 『 5.1.2 ▎ 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与水接触时,控制水分储存和运移的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 容水性 持水性 给水性 透水性 常压下,岩石空隙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排水后,依靠分子力和毛细管力仍然保持一定水分的能力。 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排出水的性能。 岩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 5.1.3 ▎ 含水层与隔水层 形成条件 有较大且连通的穿隙 与隔水层组合形成储水空间 有充分的补给来源 含水层 能够透过并能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土层。 隔水层 不能透过或给出水,或者透过或给出的水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土层。 『 5.2 ▎ 地下水的类型 含水层 空隙性质 孔隙水 (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水) 裂隙水 (坚硬基岩裂隙中的水) 岩溶水 (可溶岩溶隙中的水) 上层滞水 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主要是季节性存在 裸露于地表的裂隙岩层浅部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 裸露的岩溶化岩层上部岩溶通道中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 潜水 各类松散沉积物浅部的水 裸露于地表的各类裂隙岩层中的水 裸露于地表的岩溶化岩层中的水 承压水 山间盆地及平原松散沉积物深部的水 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单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各类裂隙岩层中的水 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单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岩溶化岩化岩层中的水 埋藏条件 表5-1 地下水分类表 『 5.2.1 ▎ 地下水埋藏类型 包气带 饱水带 地面以下岩土层 地下水面以上 地下水面以下 1. 上层滞水 指在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也可称包气带滞水(图5-2)。 图5-2 包气带水和潜水示意图 A— 包气带水 B —潜水 h — 潜水面的埋藏深度 H — 潜水厚度 上层滞水的动态很不稳定。 2. 潜水 潜水是埋藏于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的自由水面为潜水面;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为该点的潜水位;自地面某点至潜水面的距离为该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从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为潜水含水层厚度(图5-2)。 大气降水 地表水 潜水的 补给来源 凝结水 深层地下水 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径流排泄 蒸发排泄 潜水的排泄 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以泉、渗流等形式泄出地表或流入地表水 通过包气带或蒸发进入大气 通过导水断层、天窗越流排泄 潜水等位线图:潜水面上高程相等各点的连线(图5-3a)。 图5-3 潜水等位线图及水文地质剖面图 1—砂土 2 —粘土 3— 地形等高线 4— 潜水等位线 5—河流及流向 6—潜水流向 7— 潜水面 8—下降泉 9—钻孔(剖面图) 10—钻孔(平面图) 11— 钻孔编号 12—Ⅰ—Ⅰ’剖面线 确定潜水流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