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研究报告生师资力量.doc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研究报告生师资力量.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研究报告生师资力量

商船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学院简介 船舶控制工程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船舶与海洋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4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航海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4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航海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综合船桥系统(IBS)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天象馆、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拥有“天琴”、“天鹰”两艘无限航区的现代化远洋训练帆艇和各类专业证书训练设备。 商船学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7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9余人、硕士学位70余人。持有海船船长证书13人、大副证书9人、轮机长证书7人、大管轮证书5人。专业实验人员2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9人。航海的教授应包括6名校级领导。还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介绍 学院的学科专业: 图一:商船学院研究生专业架构图 轮机工程:轮机工程学科创建于1909年,办学历史悠久,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相关学科群和相关实验室群结构完备。共有教职工48人,教授7名,研究员1名,副教授19名,高级工程师3名,其中博士后3名、博士6名,近58%教师拥有轮机员证书,100%中青年教师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在读。 本学科在船舶动力装置仿真及控制本学科在轮机系统仿真及控制、现代轮机管理和船舶冷藏运输三个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学科研究方向目标明确,相关性好,航运特色明显,学科梯队稳定,学术成果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国内航运界居领先水平。该学科近年来科研经费充足,近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了论文近500篇,其中EI和ISTP收录28篇。 ? ??在现代轮机工程教育和科研方面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目前设有七个实验室及一个创新基地,即主机实验室、辅机实验室、自动化机舱实验室、轮机模拟器实验室、船舶电站实验室、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轮机自动化实验室及热能与动力工程创新基地。自动化机舱实验室和轮机模拟器实验室同时又是---上海海事大学航运仿真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能与动力工程创新基地已成为我校学生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新建实验楼中,投资720万元自行研制的多船型船舶机舱模拟器已于2008年10月基本建成,投资622.5万元用于教学研究型的船舶辅机实验室已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的船舶综合机舱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目前中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征、凸现航海教育特色、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轮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研究方向∶(1)对船舶动力装置的研究。如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新能源和新型船舶混合推进动力;柴油机减振、降噪、节能和排放控制;船舶动力装置系统仿真。(2)对现代轮机管理的研究。如单船、船队及公司的轮机管理;各种新型特种船舶的技术管理;船舶检验、修造与试验;船舶保险、保修与索赔;(3)对船舶辅机工程的研究。如船舶泵类、管系、液压系统、制冷系统、冷藏舱、冷藏集装箱的设计与管理;船舶和海洋防污染法规;船舶废气净化、污水处理和海洋防污染技术。(4)对船机修造技术的研究。如船舶主辅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船机设备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寿命预测和维修周期预;(5)对轮机自动化的研究。如船舶PLC、CAN总线应用技术;船舶机舱自动控制技术;船舶自动检测与信息技术;(6)对船舶新能源动力装置的研究:包括船舶新能源的转换和储备、船舶新能源动力装置、太阳能、船用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电机控制装置等;(7)对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包括真空绝热技术、船舶制冷与空调系统设计、冷藏运输与节能、船舶防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技术;(8)对轮机仿真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包括动力装置测试与分析、机舱数据融合、特种船舶仿真、远程故障诊断、维修管理、综合节能、机舱资源管理、船岸一体化、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