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优质课-生物必修一.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呼吸-优质课-生物必修一

苹果储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呢? 细胞呼吸要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积累减少。 因此,对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来说,又要设法降低细胞的呼吸强度,尽可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等。 粮食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延长保存期限。 例:稻谷等种子含水量超过14.5%时,呼吸速率就会骤然增加 ,释放出的热量和水分,会导致粮食霉变。 易错题: 下列有关粮食、水果的保存正确的是( ) A.粮食、水果应该在无氧条件下保存,以抑制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 B.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呼吸,保存粮食、水果在零下低温的效果应该强于零上低温 C.水分会促进细胞呼吸,粮食、水果应该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D.粮食、水果释放CO2 最少时对应的O2浓度是二者保存的最适O2浓度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你能设计一个图表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异同点吗?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场所 条件 物质变化 彻底:C6H12O6 不彻底: C6H12O6 能量 释放 相 同 点 联系 实质 意义 先细胞质基质、后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酶、第三阶段需要O2 酶、不需要O2 CO2+H2O C2H5OH+CO2 C3H6O3 释放大量的能量,形成 38ATP 释放少量的能量,形成 2ATP 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阶段完全相同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酶 酶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表(供参考) 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条件下, 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 相互联系 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相同点 1 mol葡萄糖释放能量196.65 kJ (生成乳酸)或222 kJ(生成酒精), 其中均有61.08 kJ转移至ATP中 较多,1 mol葡萄释放能量2870 kJ,其中1161 kJ转移至ATP中 释放能量 (CO2和酒精)或 乳酸 CO2和H2O 分解产物 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内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 呼吸场所 不需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 需O2、酶和适宜的温度 反应条件 不 同 点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意义: 1、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生产啤酒、果酒和白酒等 生产乳酸类、柠檬酸类饮料 生产味精、酱油和醋 应用于垃圾、废水的处理 利用发酵产生沼气 4.1 发酵技术 细胞呼吸为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提供能量和各种原料,因此,在农业生产上,要设法适当增强细胞呼吸,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也可以通过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例:农业的中耕松土,水稻生产中的适时露田和晒田等措施的实质就是为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 例 :温室大棚,白天适当增加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细胞呼吸要消耗掉一部分光合作用累计的有机物。可通过减低夜间温度来降低细胞呼吸消耗。这就是农业生产上通过适当增大昼夜温差提高农业产量的原因。 4.2 农业生产 4.3 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 如何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进行水果和蔬菜的贮藏和保鲜? 低温、低氧、高二氧化碳(或充氮气) 4.3 粮食储藏 为了抑制细胞呼吸,果蔬储藏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冲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 例:苹果、梨、柑、橘等果实在0~1℃时可储藏几个月不坏;荔枝一般只能短期保鲜,但采用低温速冻等方法可保鲜6~8个月。 农村广泛采用密闭的土窖保存水果蔬菜,也是利用水果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抑制细胞呼吸的原理。 4.3 果蔬保鲜 D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 1777年拉瓦锡发表论文,指出动物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碳酸气。他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合作,1782年设计了冰的热量计,测定了一些物质的比热和潜热。同时证明动物的呼吸也属于一种燃烧现象。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p45 双层膜,嵴,基质,有氧呼吸的酶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绝大多数能量(95%)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拉瓦锡等在研究人的呼吸作用 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把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问题探讨: 呼吸现象和呼吸作用 细胞内 + 有机物 + 水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