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灌南县纯白金针菇产业发展探究
灌南县纯白金针菇产业发展探究 摘要 分析灌南县纯白金针菇产业的基础条件,指出该县纯白金针菇产业发展情况,结合该县实际,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促进该县纯白金针菇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纯白金针菇;产业基础;发展情况;前景展望;江苏灌南
中图分类号 F326.13;S64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72-01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食用菌产业因其市场广阔、生产效益高而得到广泛的关注,采取工厂化生产更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工厂化生产是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现代化生产,在依靠廉价劳动力来求效益的优势明显降低的情况下,靠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求效益、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加快工厂化生产的步伐势在必行。工厂化生产是实现食用菌生产产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基础。灌南县在2006年初,采取工厂化周年生产纯白金针菇,该产品营养丰富,富含18种氨基酸,属于高品质营养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生产原材料以木屑、玉米芯、棉籽壳为主,都是农业生产的下脚料,变废为宝,投产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总计有食用菌企业55家,生产纯白金针菇的企业有近45家,食用菌规模产量急剧上升。2010年全县已生产食用菌1亿袋,总产量3.5万t,总产值3.5亿元,其中工厂化生产纯白金针菇逾7 000万袋,其规模居全国第一,2009年灌南县被全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被江苏省农委授予“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
1 纯白金针菇产业基础
灌南县食用菌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生产原料以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为主,成本低,效益好。长期以来栽培品种主要以常规的双孢蘑菇、平菇为主,也有部分黄色金针菇生产,珍稀类食用菌开发过少。生产方式大多采取零散的小农作坊式栽培,品种单一,高、中、低温型品种结构不合理,出菇时间过分集中,没有形成周年生产及四季均衡供应,易受市场制约,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大、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销售渠道不畅通的矛盾,严重制约灌南县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初建设可控温菇房,引进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纯白金针菇进行栽培,采取工厂化周年生产,可以反季节供应市场,获得成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事实证明不受气候环境制约的工厂化周年生产食用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食品消费需求由优质营养型向安全保健型的转变,食用菌以其营养丰富、保健功能强的特点,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纯白金针菇不仅质地柔嫩,风味独特,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并且脂肪含量低,又富含纤维素,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将成为人类未来的主要食品来源之一。灌南县生产的纯白金针菇产品,在上海与农工商蔬菜批发市场联合销售,并且有上海最大的菇类销售集团荣善菇业加盟,销售市场稳定,市场需求量增长很快,产品供不应求。
2 纯白金针菇产业发展情况
为了发展高效农业,促进食用菌生产的发展,2006年初成立灿绿食用菌有限公司,地点位于县城南郊,建成可控温度的菇房1 000 m2,通过制冷压缩机组,把栽培温度控制在最适宜纯白金针菇生长的8~21 ℃,并且添置拌料机、装袋机、高温高压灭菌室、无菌接种箱等设备,原料配制—高温灭菌—无菌室接菌—恒温培养—降温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包装—质量检测,整个生产过程在人为控制的不同温度段生长,采取流水线生产,1个生产周期约55 d,一般日产3 000袋,初始产量为每袋500 g,经过反复试验,发现玉米芯和木屑作原料比棉籽壳发菌齐,产量高,每袋产量达到700 g以上,培养料(出菇料)的合理配方:木屑40%、玉米芯20%、棉籽壳13%、麦麸(玉米粉)25%、石膏1%、糖1%。金针菇分解能力弱于平菇,且生长周期短,有机营养应比平菇多些。拌料也是金针菇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要严格区分主料、辅料,先把石膏等易溶物溶解于水,再和主料木屑(玉米芯)拌匀,发酵2~3 d后加入麦麸,调水至相对含水量为60%时装袋[1]。采取机械装袋,都要做到装料虚实适度,扎口松紧度适中。装好的袋料用手轻按,袋身不留指窝,圆整光滑。从福建引进纯白金针菇F8801菌种,菌丝生长速度快,菇蕾多而密集,菌盖小,不易开伞,菌柄细长而均匀,在弱光、强光下生长均为白色,根部无粘连、褐变。由于引进的是金针菇母种,技术人员在繁育原种和生产用种过程中通过提纯复壮,从中筛选出表现最好的8号菌株并且加以繁育,暂定名为灿绿8号,该菌株菌丝粗壮均匀,抗杂菌力强,菇体洁白,发菇整齐,产量高,商品性好,产量明显高于F8801菌株。
通过几年的探索,工厂化周年生产纯白金针菇的技术趋于成熟,在灌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又成立了荣善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可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