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社会人际关系问题浅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城市社会人际关系问题浅谈

现代城市社会人际关系问题浅谈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种,它属于精神文明层面的内容,同样受社会生产关系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一定的社会关系总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在农耕型小农自然经济社会,人际关系主要体现为以血缘亲属关系为主的尊卑体系,即社会人按照血缘关系的伦理排行及社会阶层尊卑体系来处理人际关系。在中国,主要表现为以儒家礼制制度为主的社会关系集合。主要表现为尊尊、亲亲、睦邻、孝友的社会人际取向。 当社会发展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关系由原有简单的小农自然经济生产关系转变为社会分工细化的商品经济时代,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人际交往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中国由自然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阵痛的大时代,社会经济模式并未完全完成转型。在广大的农村,仍然存在着浓重的原有自然经济气息。不少欠发达地区,其生活方式的转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依然根深蒂固。原有的人际关系模式没有发生变化,大部分农村地区处于亲缘聚居的人际环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人际关系模式的变化。城市经济和社会分工,促使城市人员流动较大,整个城市人际关系环境由原有的熟人模式转变为更具流动性的工作社交模式,邻里关系,熟人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旧有社会关系崩塌,现有社会关系虽然已经建立,但是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却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中国长期处于专制社会统治,人民思想虽然有所改善,但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人们的尊卑观念、价值观念尚有部分停留在专制社会状态。 现代城市经济的相对不稳定性也促发了人员流动量的增大。分工的细化、企事业单位的更替频繁,促使人们的工作很难一直处于安定状态。伴随着这一境况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很容易发生改变。人们需要不断地去适应新的人群、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故此,人们之间的交往大多处于浅层交往状态,很难建立起长期依赖的熟识人群人际关系,即人们常说的相识遍天下,知交难一人。社交上大多处于表面的陌生的友好状态,而心底多处于防备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浅层社交成为常态。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人合作完成的《零点宜居指数——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2006年度报告》,以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中国20多城市里2553名市民进行入户访问。 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受调查者不知道邻居户主的姓名,33.3%的受调查者不知道邻居家庭有几口人,10%的受调查者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 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博特研究发现,在这种邻里交往缺乏的社区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也会降低,从而导致社区内联系的减弱,居民缺乏安全与归属感。 2.社会分工的细化,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们职业相对稳定状态的打破,这时人际交往的不确定性增加。改革开放以来,“铁饭碗”的打破、城市范围的扩大、原本束缚于单位、职业、土地、地域的限制被打破,由封闭走向开放,把亲情式的交往扩展到由业缘、地缘等发展而来的人情交往中,从而形成一种反亲情化倾向的人际交往模式。与此同时,交往机会的增多使得城市居民每次交往的投入有限,间接交往的中介手段如电话、手机、网络等的介入,反而给人们的交际设立了无形的隔阂,弱化了人们情感的稳定性。 这种情感稳定性的弱化,直接促发了人们的情感依托感和安全感的缺乏。因此,许多城市人群的社会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业缘关系。 3.现代城市经济使得人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更加的倾向于工具性,原有的血源性依归和地缘性依归被打破。城市人际交往的公关性质增加,而情感交际性质正在逐渐减弱。城市人际的交际大多受业缘限制,人们所交往的人群大多为职业相关的人际关系(当然不仅局限于同行业),其功利性目的相对明显。情感性交际的减弱也导致了许多的社会心理问题。 情感性交流的减少,使得人们的安全感和心理依赖感降低,个人独立性增加,自我封闭和孤独感增加。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不久前美国研究人员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有1/4的美国人在烦恼时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好友,比1985年增长了1倍多。 报道说,许多美国人认为,他们的配偶是自己惟一可以信赖的人,如果配偶生病,他们将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在危难之时,更多的人只能独自承受。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的《读卖新闻》也公布了一个与此相关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日本人中,近80%的人认为现在的日本社会缺乏人情味,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冷漠。 中国社会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农村与城市的磨合并未完成,再次过程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