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线译码器的74HC138芯片的设计【毕业论文】.docx

3—8线译码器的74HC138芯片的设计【毕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程 设 计课程名称集成电路课程设计题目名称3—8线译码器的74HC138芯片的设计学生姓名20**年7 月 4 日目录1.目的与任务12.设计题目12.1器件名称12.2要求的电路性能指标:12.3采用的工艺及设计规则13. 设计方法及分析13.1 74HC138芯片简介13.2 工艺和规则及模型文件的选择33.3 电路设计43.3.1 输出级电路设计43.3.2 内部基本反相器中的各MOS 尺寸的计算63.3.3四输入与非门MOS尺寸的计算83.3.4三输入与非门MOS尺寸的计算83.3.5 输入级设计93.3.6 缓冲级设计113.3.7 输入保护电路设计123.3.8 器件参数汇总133.4 功耗与延迟估算143.4.1 模型简化143.4.2功耗估算153.4.3 延迟估算163.5电路模拟183.5.1直流分析183.5.2瞬态分析193.5.3功耗分析213.6总电路原理图绘制与仿真233.6.1总电路原理图的绘制233.6.2电路原理图逻辑功能的仿真243.7版图设计253.7.1输入级的版图设计253.7.2 内部反相器的版图设计273.7.3输入缓冲级和输出缓冲级的版图设计283.7.4三输入与非门的版图设计313.7.5四输入与非门的版图设计323.7.6输出级的版图设计343.8总版图绘制与逻辑功能仿真363.8.1总版图绘制363.8.2 DRC检查373.8.3电路网表匹配(LVS)检查373.8.4总版图逻辑功能仿真(后模拟)383.8.5加焊盘和输入保护电路383.8.6版图数据的提交394.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95.课设体会与心得406.参考文献401.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设计是《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的实践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熟悉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半导体器件原理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训练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利用相关软件,初步熟悉和掌握集成电路芯片的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及模拟→版图设计→版图验证等正向设计方法。2.设计题目2.1器件名称3—8线译码器的74HC1382.2要求的电路性能指标:(1) 可驱动10个LSTTL电路(相当于15pF电容负载);(2) 输出高电平时,|IOH|≤20μA,VOH,min=4.4V;(3) 输出低电平时,|IOL|≤4mA,VOL,max=0.4V;(4) 输出级充放电时间tr=tf ,tpd<25ns;(5) 工作电源5V,常温工作,工作频率fwork=30MHz,总功耗Pmax≤150mW。2.3采用的工艺及设计规则MOSIS:mhp_n083. 设计方法及分析3.1 74HC138芯片简介74HC138是一款高速CMOS器件,74HC138引脚兼容低功耗肖特基TTL(LSTTL)系列。74HC138译码器可接受3位二进制加权地址输入(A0, A1和A2),并当使能时,提供8个互斥的低有效输出(Y0至Y7)。74HC138特有3个使能输入端:两个低有效(E1和E2)和一个高有效(E3)。除非E1和E2置低且E3置高,否则74HC138将保持所有输出为高。利用这种复合使能特性,仅需4片74HC138芯片和1个反相器,即可轻松实现并行扩展,组合成为一个1-32(5线到32线)译码器。它的管脚图如图3-1所示,其逻辑真值表如图1所示。图174HC138逻辑表达式:有Y0=(A2’A1’A0’)’Y1=(A2’A1’A0)’Y2=(A2’A1A0’)’Y3=(A2’A1A0)’Y4=(A2A1’A0’)’Y5=(A2A1’A0)’Y6= (A2A1A0’)’Y7=(A2A1A0)’74HC138的逻辑图如图所示:其中CBA= A2A1A0,G1=E3,G2A=E2,G2B=E13.2 工艺和规则及模型文件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取MOSIS:mhp_n08作为工艺及设计规则,从mhp_n08.xst文件可知:Technology: 0.8u (Lambda = 0.5um) / N-well (SCN3M) Tight Metal,所以本设计采用的参数如下:λ=0.5um,L=0.8um根据所选择的工艺,本设计选取的CMOS流程元件模型文件ml2_typ.md,使用其参数进行相关计算。ml2_typ.md模型文件的参数如下所示:3.3 电路设计3.3.1 输出级电路设计根据要求,输出级等效电路如图3-3所示,输入Vi为前一级的输出,可认为是理想的输出,即ViL=Vss=0V,ViH=VDD=5V(1) 输出级 N管(W/L)N的计算当输入为高电平时,输出为低电平,N管导通,后级TTL有较大的灌电流输入,要求|IOL|≤4mA,VOL,max=0.4V,依据MOS管的理想电流统一方程式:所以有 所以 (2)输出级 P 管(W/L)P 的计算当

文档评论(0)

万有引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收集网上资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