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111 图一 图二 工艺路线的拟定 生产过程流程图 基本概念 工位举例 工艺过程的组成 转换法兰 齿轮 毛坯及加工余量 各种汽车锻件 毛坯及加工余量 焊接件 毛坯及加工余量 各种冲压件 毛坯及加工余量 定位基准的选择 为保证皮带的轮缘厚度均匀, 以不加工表面1为粗基准 为保证零件的壁厚均匀,以不 加工的外圆表面A为粗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 阶梯轴零 件图及加 工工艺过 程 基本概念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凸轮锻 件毛坯 凸轮铸件毛坯 其它铸件毛坯 毛坯及加工余量 1 )铣削平面2的设计基准是平面3,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为底面1; 2)镗孔4的设计基准是孔5的轴线,定位基准为底面1,测量基准为孔5的上母线 ??? 例如,加工一个精度等级为IT6、表面粗糙度Ra为0.2μm的钢质外 圆表面,其最终工序选用精磨,则其前导工序可分别选? 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案和加工工序选定之后,再选定次要表面的 加工方案和加工工序。 ??? 小结: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加工表面,一般都不是只通过一次 加工就能达到图纸要求的,对于精密零件的主要表面,往往要通过 多次加工才能逐步达。 粗车、半精车和粗磨 有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例如: ??? 图示为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过楔铁2支承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时,轻压在被加工导轨面上的百分表指针便给出了被加工导轨面相对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度读数,根据此读数操作工人调整工件1底部的4个楔铁,直至工作台带动工件纵向移动时百分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止,然后将工件1夹紧在工作台上进行磨削。 辅助工序 自检 重要工序的前后 送往外车间加工之前 全部加工工序完成 淬火工序之前全部加工工序完成 检验 去毛刺 倒棱 清洗 防锈 去磁和平衡 工艺路线的拟定 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由炉中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序 其作用是:消除内应力,提高强度和韧性,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应用: 高碳钢采用退火,以降低硬度; 放在粗加工前,毛坯制造出来以后 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 序。 注:加热到的一定的温度,其与钢的含C量有关,一般低于固相线200度左右 其作用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使工件具有合适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应用: 低碳钢采用正火,以提高硬度。放在粗加工前,毛坯制造出来以后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置于空气或水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的方法 其作用是:稳定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脆性 常用热处理方法及作用小结 调质处理(淬火后再高温回火): 其作用:是获得细致均匀的组织, 提高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 应用:安排在粗加工后,半精加工 前。常用于中碳钢和合金钢 时效处理:其作用:是消除毛坯制 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一般安排在毛坯制造出来和 粗加工后。常用于大而复杂的铸件 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 温一段时间,然后在冷却介质中迅 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组织的一种 热处理工艺 其作用是:提高零件的硬度。 应 用:一般安排在磨削前 渗碳处理: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可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前或之后 进行 为提高工件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以及以装饰为目的 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例如镀铬、镀锌等,一般都安排在工艺过程 最后阶段进行 常用热处理方法及作用小结 工序集中 工序分散 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较多。工序集中有利于采用数控机床、高效专用设备及工装 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进行,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少。工序分散使用的设备及工艺装备比较简单,调整和维修方便,操作简单,转产容易 工序的划分 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序划分的原则 刀具集中分序法 粗、精加工分序法 以同一把刀完成的内容划分, 可以减少换刀次数,提高效率 将加工过程划分为粗、半精和精加工工序 工序的划分 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序划分的方法 加工部位分序法 先面后孔;先简单后复杂;先低后高(精度)划分工序 工序尺寸 及公差 每道工序完成后应保证的尺寸 定义 基准重合时,计算顺序是:先确定各工序的基 本尺寸,再由后往前,逐个工序推算;工序尺寸 的公差,则都按各工序的经济精度确定,并按 “入体原则”确定上下偏差 基准不重合时,需用工艺 尺寸链来分析计算 计 算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尺寸链与工艺尺寸链 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示意图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定义 组成环按其对封闭环的影 响又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尺寸链 尺寸链中凡属间 接得到的尺寸称 为封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