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大众传播研究
(二)有意触及对方的痛苦点 在采访中难免遭遇被采访者内心深处的痛苦点,怎样提问才能使对方在平静的心态中自愿地讲出来,反映出创作人员的人文意识。我们有的创作人员缺乏对人的呵护和关怀,他们“过于迷恋某种时尚的手法,却又忽视了这种手法的思想精髓”。有时,由于媒体的自身风格冷峻无意中会触及受众的痛苦点。 例如:《面对面》栏目的主持人王志曾经面临过这样的场面。 《面对面》王志问哭福原爱 作为日本乒乓球未来的希望,17岁的福原爱2005年加盟了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的辽宁本钢集团队。她的到来也旋即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福原爱旋风”,不但有大批日本媒体记者前来采访,就连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志也在《面对面》栏目中对她进行了专访。 王志一直以冷面发问的形象而闻名,但面对眼前的小女孩,他的提问也温柔了许多,不过即便是这样,“瓷娃娃”福原爱还是节目录制过程中被问得哭了起来。 (三)喧宾夺主 在热线电话一类的服务性节目里,主持人的作用主要是编串和组织听众提出的问题和嘉宾的解答,沟通嘉宾与听众之间的联系,达到交流信息、交流感情的目的。显然在这类节目里,嘉宾和听众是节目的主角。但有的主持人凭借“握话筒权”随意摆布嘉宾,无视听众的需求,他们把嘉宾视为“物”——制作节目的道具,而非“人”——某方面的专家。于是出现随意打断嘉宾的解答,使听众只能听到半截话,或喧宾夺主,自充专家,把嘉宾凉到一边,自己却喋喋不休地说,令听众莫名其妙,究竟谁是专家,更不能令人容忍的是:有个别主持人公然与嘉宾唱反调,误导听众。比如,在一个有关生活知识有奖抢答的热线电话节目中有这样一些对话,大意如下: 男主持问一抢答者:做梦有没有好处? 答:我认为做梦多不太好,做恶梦睡不好觉。 嘉宾:请你听清题目;不是说做梦多好不好,而是问做梦好不好? 答:不好。 嘉宾:那就不对了,做梦对人有好处。如空腹睡觉饿了,不能半夜爬起来吃东西,在梦里美餐一顿,就可以睡好,证明做梦有好处。 男主持:当然,做梦多了,第二天昏昏沉沉影响工作。好,你答对了,可以领奖品。 这位主持人作出与嘉宾相反的结论,令嘉宾既尴尬又无奈。 二、传者对受者应以人为本 (一)媒介“舞台”百姓唱主角 1.观照百姓 (1)反映最平凡的“小人物”。 自古帝王将相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在我国,即使在解放后,因长期受极“左”路线的干扰,虽然媒介信息与日俱增,然而作为受者的主体——广大普通百姓却依旧难登媒体之“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传媒市场的逐步形成,传者卖方市场向受者买方 市场转移,普通百姓的“身价”提高了。他们不仅能登堂人“室”,而且还能在媒介中“唱”主角。 在我国传媒内容的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中,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功不可没,该节目中的《百姓故事》栏目就专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自1993年11月到1995年底,在《生活空间》栏目里指名道姓直接表现普通百姓中某一个体的内容就占了该节目总量的46%(其中1993年占46%;1994年占41%1995年占51%),并涉及到当今中国社会近70种职业,有教师、演员、拍卖师、巡警、导演、护土、播音员、敲钟人、马桶工、烤鸭人、摄影师、驯犬人、船娘、守墓人、报社编辑、模特、收藏家、画家、神射手、冬泳人、小提琴手、绣花女、养蜂人、引航员、邮递员、记者、手艺人、押运员、设计师、制陶人、园艺师、教练、集邮者、矿工、登山人、捕鱼人、球迷、扳道工、打工妹、办事处主任、救生员、清洁工……这充分反映出社会主义媒体的宗旨: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一年365天,当百姓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屏幕上那些自己故事的时候,在他们心中会升华出一种自信心、自豪感。他们会强烈地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通过一幅幅真实动人的画面,他们读解到了生命的尊严。 玉树地震中小男孩的形象(像年龄最小的志愿者才仁旦周)在百度网上就有924篇…… 2.根据百姓的需要,设置媒介内容 媒介内容设置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老百姓的需要。因为失去了老百姓,就失去了媒体信息的来源者和使用者,媒介也就失去了生命。 近年来,许多电视栏目纷纷加入到电视改版的“狂潮”中来。几乎半年一小改,一年一大改,这己成为电视改革的一太热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者意识到,应从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受众的需要,依据受众心理来设置频道节目,换掉老百姓不需要的,保留他们喜爱的,尽量保持名牌节目的稳定性。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观众联系组已于1998年升格为观众联系处,人员和设备均有增加。他们每周出一份《全国收视率调查报告》和《近期收视率简要分析》,每月出一期《观众反映及分析》,每季出一期《收视率季度报告》,年终出版《年度收视率分析报告》,并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研究》上有固定的报道栏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