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与处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与处理

低度 / 高度病变的鳞状上皮 / 腺上皮, 不典型鳞状上皮,可疑癌 已确诊并治疗的宫项癌前病变随访 宫颈癌术后随诊 本人/性伴诊断为尖锐湿疣者 细胞学检查(—),但HPV高危型(+) 免疫力低下妇女 适应症 阴道镜检查 --宫颈组织病理 三阶梯诊断 之三 特异性、非特异性炎症 含尖锐湿疣、鳞状上皮HPV感染 鳞状上皮化生,移行上皮化生 息肉,储备细胞增生、微腺性增生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Ⅲ)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金标准 宫颈组织病理 标本通过:宫颈活检、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和子宫颈锥切获得 CIN为宫颈癌前浸润性病变阶段 经筛查、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治疗策略 CIN的治疗与管理 破坏性疗法 切除性疗法 世界新发宫颈癌 46.8 万 死亡 23.3 万 3/4 分布于 发展中国家 我国新发病例 13.15万 占全球总数 1/4 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第一位 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 15% 宫颈癌发病率 现 状 每 年 美国每年耗资 60亿 不同国家宫颈癌占恶性肿瘤的比例 发展中国家 20 %~30 % 西方发达国家 4 % ~ 6 % 使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下降 69% 北京、上海地区发病率 2.45/10万、3.8/10万 已达到世界最低发病水平 普查普治 发病年轻化 年轻宫颈癌患病率 1.22% 9.88% ≤35岁的宫颈癌 4.8% 34.1% 发病年龄 53岁 45岁 生活观念与行为改变 HPV感染率升高 病理类型变化 鳞腺癌比例 10:1 4:1 挑战与对策 HPV高感染率 发病年轻化 宫颈病变急剧增加 2000年宫颈病变诊疗规范 2004年宫颈病变及阴道镜学组成立 2004年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 2006年宫颈癌防治工程 1 原位癌是较重度非典型增生更严重的病变 2 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是单一细胞起源的肿瘤性病变 3 同一病变谱系在不同位置上皮异型细胞的量的变化而非质的差异 CIN 命名优点 CIN被视为肿瘤性病变导致临床处理分歧与过度治疗 CIN 命名存在问题 1 CIN分级非常主观 2 CINⅠ与单纯HPV感染间几乎无可重复的细胞学或组织学差别 3 CIN的转归,Ⅱ、Ⅲ级能否向低级别CIN转化? 4 CIN 两级分类法 低级别CIN 高级别CIN CIN外生性湿疣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CINⅡ CINⅢ CIN SIL ( 鳞状上皮内瘤变 ) HPV检测阳性时需注明病毒亚型 非肿瘤性疾病中,创伤与反应性修复,不能诊断CIN 如为HPV低危型感染,诊断CIN需下调一级 绝经后宫颈异型上皮,不能诊断CIN CIN及SIL分类法有利指导临床治疗 4 1 5 2 3 严格CIN病理诊断标准 宫颈癌病因学及高危因素 Concept 辅助/诱发因素 遗传学 生育及妊娠 性激素 饮 食 吸 烟 低社会阶层 口服避孕药 免疫抑制剂 性行为 生物学 高危HPV感染 基本因素 CIN Ⅰ 70%~78% CIN Ⅱ / Ⅲ 80%~89% 宫颈癌 >95% HPV 感染是宫颈癌的中心环节 17~33 岁 明显年龄相关性 年龄≤35 岁的妇女,有>60%暴露于此 > 90 % HPV 感染在 2 年内消退 约 1 % HPV 感染出现生殖道疣 5%~10% HPV 感染发展为CIN HPV感染的高峰年龄及转归 HPV 感染通常无症状 性活跃期感染率高达 50% 10%~15% 大于 35 岁妇女持续感染 大部分妇女发生宫颈轻度损伤 其中 15% 将在 2 年内发展为重度损伤 约 1/3 宫颈重度损伤 8~10 年内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