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认识刑法1刑法的意义项目说明刑罚的目的为使社会.docVIP

第4课认识刑法1刑法的意义项目说明刑罚的目的为使社会.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认识刑法1刑法的意义项目说明刑罚的目的为使社会

一、刑法的意義 項 目 說  明 刑罰的 目的 為使( 社會正義 )獲得伸張,某些行為在一般社會大眾的觀念中,被認為相當惡劣,必須由國家動用( 刑罰 )權加以制裁。至於哪些行為必須用刑罰加以處罰,則須視( 當時社會的共識 )而決定。 何謂刑法 《刑法》就是規範「什麼行為構成犯罪」,以及「犯罪行為應如何處罰」的法律。 罪刑法定原則 1.我國《刑法》第1條明定:「行為之處罰,以( 行為 )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 (1)由此顯示我國《刑法》對犯罪的判斷與處罰,遵守「( 罪刑法定 )原則」的精神。 (2)當行為發生時,如果現行的法律並未規定這種行為構成犯罪,那麼國家就不能稱此為犯罪行為,更不能對行為人進行刑事處罰。 2.此種原則係為落實對( 人權 )的保障,如果任由國家機關恣意對人民進行處罰,則人民的基本權利將蕩然無存。 舉 例 傳統觀念 「竊盜罪」中被竊之物,僅限於現實的物品或金錢。 現代觀念 網路日漸蓬勃發展之後,線上遊戲消費者的使用者帳號被他人盜用、虛擬「裝備」或「寶物」也被侵入者竊走的案件層出不窮。 修  法 我國於民國92年增訂《刑法》「妨害電腦使用罪」一章,對於相關的犯罪行為就可以依法處罰。 二、犯罪的成立 項 目 說  明 成立條件 1.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會構成犯罪,首先行為人的行為必須出於( 故意 )或   ( 過失 )。 2.其次,必須符合「行為符合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條件」、「行為是違法的」與「行為人有刑事責任能力」三個要件。 必須有故意或過失 故意 行為人對於犯罪的事實,( 明知 )並( 有意 )使其發生或事情發生不違反行為人的意願,這就是故意行為。 過失 行為人雖然不是故意,但他( 應該注意 ),卻因疏失而沒有盡到注意的義務,這就是過失行為,如《刑法》有過失致人於死罪的規定。 實例 故意破壞他人的車輛,構成《刑法》的「毀損罪」;但「毀損罪」並不懲罰過失行為,所以不小心打破別人的花瓶,並不是犯罪行為,而可能構成過失侵權行為,仍須負民事( 賠償 )責任。 項 目 說  明 行為符合刑法規定的犯罪 構成要件 意義 《刑法》為了保護社會( 公共利益 )與維持( 社會秩序 ),對於破壞社會安定的行為,會在法條內明文規定「犯罪構成要件」。 舉例 竊盜罪的構成要件是「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因此若覬覦他人財物而偷取他人的錢包並占為己有,就符合竊盜罪的構成要件。 行為是 違法的 意義 個人行為如違反法律秩序,侵害《刑法》保護的( 生活利益 ),這就是違法的行為。 舉例 《刑法》上的殺人罪,是因為侵害( 個人的生命利益 )而違法。 社會容忍的違法行為 在一般情形下雖然違反《刑法》的規定,但是由於具有法律承認的特殊理由不以之為違法,而成為社會所容忍的行為,因此例外的不被認為是犯罪行為。《刑法》中明文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則不構成犯罪: 1.依法令的行為 警察依法令逮捕犯罪人,不會構成妨害自由 2.業務上的正當行為 醫師基於醫療需求,替患者開刀以保全患者的生命,不會構成傷害罪。 3.正當防衛行為 判斷原則 (1)基於( 正當防衛 )而傷害他人,只要行為( 不過當 ),原則上不予以處罰。 (2)面對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或攻擊,做出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的行為,雖然符合《刑法》的犯罪構成要件,若實施並未過當,其行為依法不罰,但如果防衛行為過當,仍須負起《刑法》上的責任。 舉例 面對拿刀攻擊自己的歹徒,為了保護自己,奪下歹徒的刀子時劃傷歹徒,不會被依傷害罪處罰;但如果危險已經過去,卻繼續追殺,殺死歹徒,就可能成立故意殺人罪。 4.緊急避難行為 判斷原則 為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財產遭受急迫之危難而出於( 不得已 )的行為,稱為緊急避難。 舉例 遭遇船難時,為了避免自己溺斃而與他人爭奪救生圈,導致他人死亡,按( 緊急避難 )原理,不會構成殺人罪。 項 目 說  明 行為人須有刑事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能力 1.對一個人科以刑罰的前提,是行為人必須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辦法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則不處以刑罰。 2.刑事責任能力:人民違反刑事法規的相關規定,就必須負起刑事責任。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在《刑法》上有負擔刑事能力的能力與資格。 判斷準則 《刑法》以( 年齡 )及精神狀態做為區分的標準,來判斷行為人須負擔的刑事責任。 完全責任能力 年滿( 18 )歲以上,以及精神健全的人犯罪,必須負擔( 完全的 )刑事責任,接受刑罰制裁。 限制責任能力 1.《刑法》為了保護思慮不周的少年,對於( 14 )歲以上未滿( 18 )歲的少年,不慎犯罪時,可以減輕其刑。 2.18歲以上的人,於行為時因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