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4kW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实验及仿真研究.docVIP

毕业论文(设计)4kW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实验及仿真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kW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实验及仿真研究 摘 要 有机朗肯循环是利用低温热能发电的有效途径。本文开展了采用额定功率为4kW涡旋膨胀机的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性能实验和仿真研究。实验系统采用R123为循环工质;节能新能源技术,通过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ycle,ORC)300℃以下的中低温热源关注。ORC使用的有机物替代水作为循环工质,可以有效利用工业余热、地热、中低温太阳能等低品位热源,具有转换效率较高,,维护等优点。 实验测试是ORC系统研究的基础,宝贵的运行数据是分析系统规律,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参考。徐等建立了内回热的ORC实验,。Li等建造了基于膨胀机ORC发电系统了余速损失模型影响大。Li等建立回热ORC,用导热油锅炉模拟,输出功kW,最大热效率7.98%热风炉模拟烟气余热,获得最大输出功W。顾伟等实验显示,最佳的工质,使得输出功最大。 Vincent[11]、Quoilin[12]等基实验数据,建立了膨胀机半经验模型 综合上述文献回顾,可知将ORC系统实验测试与系统仿真相结合是获取其运行规划、优化性能的有效途径。而该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大量的简化使得模型相对简单。本文开展纯工质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实验研究, 1 4kW ORC试验系统ORC系统如图1所示,由热源、冷源、ORC回路、参数测量及控制系统构成。采用电加热导热油锅炉热源,加热功率100kW,控温精度±1。冷源冷却水为介质,通过室外的闭式。ORC回路由工质泵、蒸发器、膨胀机、冷凝器、储液罐等构成。通过变频器调节电机转速实现工质流量控制。蒸发器为自主设计的逆流套管式换热器,内管为有机工质,环隙内为导热油。膨胀机是由汽车空调用涡旋式压缩机改造而得,冷凝器由两个串联的板式换热器组成。膨胀机通过皮带轮、联轴器与转速转矩仪及测功电机连接,通过变频器控制的转矩或转速。膨胀机与电机的转速比为:1。 通过安捷伦34970A,温度、压力及质量流量运行参数。 图1 4kW ORC系统试验台布置 试验中以R123作为循环工质,在给定的热源出口温度和冷却水流量下,通过变频器可以控制该ORC系统的运行工况,获取系统在不同压力和过热度下的各个单元的运行状态和系统输出功率及工质泵耗功。通过该系统测试了热源温度140、150和160℃,冷却水流量1800-2100kg/h,工质流量400-1200kg/h,及膨胀机转矩5-50 N.m范围内的 表1 主要设备参数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主要参数 工质泵 三柱塞往复泵 额定流量2.5m3/h 蒸发器 定制套管式 换热面积5.3m2 冷凝器 铜钎焊板式换热器 换热面积5.7m2 导热油锅炉 加热功率100kW 闭式冷却塔 冷却能力 73kW 冷却水流量5m3/h 4kW ORC系统仿真建模 图2 ORC系统仿真数据传递路线 2.1储液罐模型 假定机组运行中的非凝性气体会在储液罐中聚集并逐渐平衡为一定质量,从而构建了根据储液罐中工质温度和初始体积计算对应混合压力的模型: 其中为储液罐压力,和为储液罐总体及工质体积。 2.2闭式冷却塔模型 闭式空冷塔通过塔顶的抽风和喷淋在冷却盘管外形成空气与喷淋水的逆流过程,从而达到比单相换热更高的换热系数。在本文构建的模型中将空冷塔盘管结构设定为10层盘管,每一层的盘管作为一个整体参与空气与喷淋水的逆流换热过程,与空冷塔实际结构相对应,在冷却盘管内的循环冷去水对流换热系数为: 在冷却盘管外壁的喷淋水对流换热系数为: 其中为单位宽度的喷淋水量。 在冷却盘管外的喷淋水与管壁及空气的换热过程描述为: 其中、和为循环水、喷淋水和空气的温度,为空气的含湿量。 2.3涡旋膨胀机模型 考虑到热力学计算的实效性,本文对膨胀机的建模采用半经验模型,依据Vincent等[11]对开放式涡旋膨胀机的建模,针对本实验系统中采用的涡旋膨胀机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主要为:(1)以实际管壳和膨胀机内的散热过程取代原模型的虚拟散热过程,如图3a所示;(2)通过对涡旋膨胀机型线的测量和绘图,获得其内容积比及吸气容积等参数,取代原模型的虚拟优化值,如图3b所示;(3)根据实际膨胀机结构对从入口到出口的温度、压力的变动顺序进行了调整,如图3c所示。改进后的模型需要的实验回归参数从8个减少到5个,通过人工蜂群法以3组实验数据作为参考,获取了机壳对环境散热和内部传热的对流换热系数hamb和 hin,膨胀机吸气孔面积及泄露面积Asu和Aleak及内部摩擦系数Tloss。 (a) (b) (c) 图3 (a)膨胀机机壳散热温区划分,(2) 膨胀机型线构图,(3) 膨胀机内部过程示意图 2.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