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诸子喻山水》演示稿.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诸子喻山水》演示稿

【现代诠释】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两点使江海成为百川之王,这两点也是老子养生为人之道的奥妙所在。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78篇 ) 【译文】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现代诠释】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具有两重性,但柔能胜强,柔能克刚,表达了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原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译文: 用兵的规律好像水的流动,水的流动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他的弱点;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制约流向,作战则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夺取胜利。战争没有固定的态势,水流没有不变的形态。能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夺取胜利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用兵的规律 【现代诠释】 水“避高而趋下”,喻用兵的“避实而击虚”,水的“因地而制流”,喻用兵的“因敌而制胜”,“水无常形”喻“兵无常势”,强调用兵“变”的原则。即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子曰:“小人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离娄上》) 有一小孩唱:“沧浪的水多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多浊啊,可以 用来洗我的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水清就洗缨,水浑就洗脚。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荣辱祸福取决于自己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堆积土石形成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积蓄流水形成深渊,蛟龙从这里出来;积累善行养成美德,精神和智慧自然会得到发展,圣人的心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之远的办法;不积蓄细小的河流,就没有用来形成江海的办法。 写作特点:善于设喻说理。 以山水的种种物象来比喻人生体验和感悟,从而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哲理浅显化,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清晰的认知和生动形象的美感。 山水风光中蕴藏着许多哲学命题,孕育着无限的诗情画意。人们通过读山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倘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山水对人类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我们从中寻找什么或验证什么,而在于它对我们的提供,希腊神话的安泰每接近一次大地,便从大地中吸取一回力量,我们也应该是每深入一次山水,便获得一份精神与灵智。若没有时间亲临大自然体味人生,那就让我们在描摹山水的文字中体味一番吧。 * * 诸子喻山水 “自然”是一部能启人心智的奥妙无穷的大书。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一定会从中获得丰富的人生感情和无穷的乐趣: 读“蓝天”,我们可以读出她的纯美、天真、浪漫,读出她的博大、深邃,蓝天犹如一面镜子,可以调整人的心灵,使人脱俗净念;读“白云”,我们可以读出她那份自由,那份悠闲,读出人生超脱的野趣,读出游子飘忽的行踪,读出生命的流动,读出淡泊的情怀;读“时雨”,我们可以读出春的缠绵,读出夏的潇洒,读出秋的苍凉,读出冬的静穆,可以读出羁旅愁思,可以读出国势飘摇……世间万事万物均有其特有的物态,都有不同的变化,都启人联想,发人深省,令人感奋,给人教益。 单元主题: “山水情思”。 “文章是案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张潮(清)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省悟各种人生哲理的传统; 2、鉴赏古人在山水中寄托自己感情和哲思的手法; 3、深入理解古人在文中阐述的辩证思想。 4、继续积累文言词语,深入理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等文言特点 学习目标: 1、学习以山水为喻阐述道理的形象化的议论方法。 2、领会先哲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熟记课文中的名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句式。 本文中的十一则材料分别选自哪六部著作,请对作品及相关作者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孔子与《论语》: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方面,在表达上,语言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