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创新力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网络教学平台-浙江大学.docVIP

中国大学创新力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网络教学平台-浙江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大学创新力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网络教学平台-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创新力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进程中,大学的创新力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发现中国大学创新力与世界一流大学创新力仍旧存在显著差距。其中,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匮乏、原创性研究成果的不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是其重要表现。中国大学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和大学理念的混乱,是导致大学创新力落后的根源。只有切实消除这些隐性差距,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大学的创新力。 【关键词】大学创新力评价;创新型人才;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大学制度创新;大学理念 在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依托于知识和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的创新力建设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在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大学创新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提升我国大学创新力的思路。 一、“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的探索 (一)适应创新时代的需要 在知识社会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国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昭示:只有拥有强劲的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为此,各个国家和地区试图通过建立和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作为掌握知识和技术两大稀缺资源的大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国家能力建设中发挥独特的科技引领性作用。 我国政府提出了在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中介服务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重要发展战略。显然,国际竞争与大学发展都对大学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二)探索大学创新力评价的途径 近年来,通过大学评价推进大学能力建设的实践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不同价值观的指引下,大学评价具有不同的导向功能,为政府制定政策、高校实施改革以及消费者寻求大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大学评价理论也在实践中得以不断深化和完善。然而,如何评价大学的创新能力呢?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都比较缺乏。为了将大学评价与大学创新能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寻找我国大学创新能力在世界大学中的位置,为我国大学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基准和参照,“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项目组尝试通过设计具有特色的大学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世界高层次大学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为了提高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的信度与效度,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ogicality)等原则的指导下,“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试图针对性强、客观可行的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1]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与数据采集工作,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于2006年7月发布了首份《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报告》。该报告推出了“国际大学创新力排行”,给出了国际前200所大学创新力的位次与得分。 表1 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指标T=0.20A+0.70B+0.10C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创新实力A 0.20 教师中诺贝尔奖人数 0.40 教师数 0.30 人均科研经费 0.30 创新活力B 0.70 Nature + Science论文数 0.30 1%顶级学科数 0.15 高被引论文数 0.15 ESI引文数 0.10 ESI论文数 0.10 专利数 0.10 人均ESI引文数和论文数 0.10 创新影响力C 0.10 当年培养博士数 0.20 本地指数 0.80 资料来源: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6(3):23-29. 二、中国大学创新力的若干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政策迭出,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大学创新力建设仍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差距审视:中国大学创新力建设的现实水平 在大学创新力建设过程中,有些要素是显性的,如一所大学的教师数和博士生数、高水平论文数和引文数、高水平学科数等。这些要素因其较强的客观性而成为衡量大学创新力的重要尺度。“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在初期研究中,首先对这些可以量化的创新力因素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创新力强的大学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中国共有11所大学排入了世界前200名,但是排名都比较靠后(如表2所示)。 表2 美英日中大学创新力排名比较 国际排名 国家 前20名大学数 前100名大学数 前200名大学数 1 美国 17 52 75 2 英国 2 9 27 3 日本 1 6 10 4 中国 0 0 11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是中国三所创新力得分最高的大学。但是,如果与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学,包括哈佛大学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