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粒酶讲稿

因为高等生物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分裂而形成的,它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以此类推的增殖,组成胚胎,再分裂而成人。如果细胞不能再分裂了,那么个体就出现衰老现象。这就像一座大厦,它的寿命很大程度上与组成它的砖块有关。 * * 一定注意 给G链下个定义 降解的机理还没有完全弄清 发现了至少四种蛋白与该现象有关…… * * 结合超链接内容 介绍一下:既然端粒有长有短 那么就是说它的重复序列应该不编码蛋白 而是特殊因子(主要是蛋白质)结合于端粒的锚定信号. 其中 链接动画中的蛋白质 就是结合pot蛋白的单链端粒…… * * 讲一下即可 强调是“基因八“中摘录的模式图 TRF2 是端粒重复结合因子 90年代初期发现 具有保护作用 TRF1具有端粒长度负向调节作用 * * 讲一下在过去 与前述理论并行的理论有多种 因为在电镜下发现了 末端环才确认了 前述理论的真实性 继而强调 试验对于我们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 * * 讲一下右图 结合前面几幅图 介绍原位杂交方法 和不同生物染色体分裂期…… c-myc 与hTERT Fujimoto等用c-myc 反义寡核甘酸转染白血病细胞后, 这些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均能被下调, 而c-myc 正义寡核甘酸无此作用。 Wang等研究发现c-myc在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和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中诱导端粒酶活性, 并能延长这些细胞的寿命。 因此认为癌基因c-myc为一重要的端粒酶激活剂。 存在于hTERT核心启动子中有两个重要的c-myc 结合位点(CACGTG,亦被称为E 盒)。c-myc 诱导的hTERT 表达起始速度快,不受细胞增殖或额外的蛋白合成的影响,与c-myc 引起的直接的转录激活一致。 但癌基因c-myc 不是唯一与hTERT基因调节有关的转录因子。 近期研究表明,Sp1 协同c-myc 激活hTERT的转录,可能还有其他因子,如Bcl-2 抗凋亡基因、E6HPV16 型蛋白,以及经过一些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使hTERT 上调。但在诸多不同类型的瘤细胞中,致hTERT上调的基本激活剂是c-myc。 3、端粒酶相关蛋白(TEP) ⑴ 端粒酶相关蛋白-1(TEP1)是一多功能的RNA 结合蛋白,TEP1 缺失导致rRNA 水平的显著降低以及TEP1 和rRNA 的丢失,但不导致端粒酶活性或端粒长度的紊乱。 ⑵ 生存动力神经细胞基因(SMN) 产物 热休克蛋白(hsp)90 、其他涉及到TERT转录后修饰的蛋白包括磷酸酶-A、Akt 、cAbl 、p53 和PARP。 PinX1 与人TERT体外共表达时抑制人端粒酶活性。 ⑶ 芽殖酵母蛋白Est1p 和Est3p 这两个蛋白与体内端粒酶的功能有关。Est1p 足以使端粒延长。但是,在无Est1p存在的情况下Est2p-Cdc13pDBD融合也足以维持端粒长度。 ㈡ 端粒酶的功能 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酶重复序列,具有逆转录酶活性,它的活性不依赖于DNA聚合酶,对RNA酶、蛋白酶和高温均敏感。 第二节 端粒-端粒酶对细胞死亡和细胞永生化的影响 ? “端粒-端粒酶假说”认为端粒酶的激活与细胞永生化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进行性的缩短是限制人细胞寿命的先决条件。相对地,端粒酶的激活,合成端粒的DNA被认为是细胞永生化和癌症发展必需的一步。目前的资料证实,端粒酶对长期成活的组织和长期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必需的。 细胞的死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即第一致死期M1(mortality stage1, M1)和第二致死期M2 (mortality stage2, M2)。 当端粒缩短至一关键性长度2kb-4kb 时,染色体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细胞开始衰老进入M1期。 在M1期细胞对生长因子等失去反应,产生DNA合成蛋白抑制因子,细胞周期检查点(cell cycle checkpoints)发送周期停止信号,DNA合成停止,DNA 断裂,活化p53 依赖或非p53 依赖的DNA 损伤途径。 并诱导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抑制物如p21 ,p27产生,导致细胞G1期生长停滞,最终走向死亡。 如果这一过程中一些癌基因SV40T抗原、PRB ,p53 ,p16 等抑癌基因失活,丧失正常功能, 均能使M1期的机制被抑制使细胞逃逸M1期,继续生长获得额外的增殖能力,此时端粒酶仍为阴性,端粒继续缩短,经过20-30次分裂后,最终到达M2期。 细胞由于端粒过短,基因不稳定,绝大多数细胞死亡,只有极少数细胞由于端粒酶活性的上调或重新激活,端粒的功能得到恢复,基因重获稳定,使细胞超越M2期,成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