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城市居住区演变与实践.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 城市居住区演变与实践

1、理想城市方案 2.希波丹姆规划形式与米利都城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 秩序和美。希渡丹姆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 活要求,把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 私宅地段。 希渡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建设工作中完整地得到体 现。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 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敞式空间呈“L”形, 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 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 4.2近代居住区的演变与实践 4. 2 .1 申国近代居住区的演变与实践 近代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英法等列强的入侵.火炮等先进武器在战争中被广泛运用,使得自古用来抵御外来侵略的城墙受到重创,日渐失去其防御 功能,这也标志着中国封建城墙的崩塌。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东西风格交融的里弄式居住区为代表的殖民城市。 上海城市印象-里弄 里弄住宅:是指我国近代部分口岸城市较普遍建造的一种多栋联排式住宅建筑类型。里弄式住宅把中国传统民居的“院落式”环境内核与西方近代住区的“联排式”环境规划相融合,演变成具有“中西合璧”近代建筑风貌的独特居住环境。是中国近代住宅建筑史中的宝贵遗产。上海形成万国建筑形式:英国式、德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挪威式、日本式、俄式等;文艺复兴建筑、古典主义建筑、芝加哥学派建筑。 4.2.2 欧美近代居住区的演变与实践 邻里单位 1920-1930年,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美围诞生,并逐步成为战后美国郊区社区规划的主导模式。这种规划模式实际上是为了适应美国1920年后,汽车时代来临及城 市大规模郊区化,它是中产阶级梦想的产物。目的是使人们居住生话在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区内,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 基本原则: ①城市主干道和过境交通不得穿越邻里,而应是邻里的边界。 ②邻里内部道路的布置应设计和建设成尽端式和曲线形,并采用轻荷载路面,使内郁保持安静、安全和低交通量的居住气氛。 ③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不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为5000人左右,小的3000 -4000人。 ④邻里单位建筑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上。 ⑤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约64 75公顷),密度每英亩10户。形状应该考虑孩子步行上学不超过半英里(0.8千米)。 ⑥邻里单位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3现代居住区的演变与实践 现代居住区规划理论在东西方学者的努力下,经历了从“花园城市”、“邻里单位”到“居住小区”规划理论的探索。 4.3.1中国现代居住区的演变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住宅建设出现生机。居住区规划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传统的大街--胡同(里弄)规划方式、居住街坊、邻里单位、居住小区等。 1、小区的规划原则: ①被城市道路所包围的居住地段。 ②有一套完整的日常使用的生活福利文化设施,包括学校、托幼、饭馆和商店等。 ③形成完整的建筑群,创造便于生活的宅间。 特点: ①结合地形自由布置。 ②住宅成组成团,1--2000个居民构成一个组团,3--5个组团构成一个小区,人口规模在数千人至万余人。 ③公共建筑分级布置,一般在住宅组团内部配置托幼机构和基层商店,在小区内部配置学校、|商业中心和文化福利中心。 ④道路分车行和人行两个系统,互不干扰。 ⑤扩大公共绿地,点、线、面相结合,相互沟通。 2、居住区 将四五个或更多的小区组织起来,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包括商业中心和文化福利中心)这种住宅区称为居住区。一些离城市较远的居住区,常常被称为新城。 3、社区 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社区”的基本性质表现为形体空间环境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其空间领域的限定体现为空间的界域、规模及整体性要符合居住社会生活组织秩序;其人群规模与居住生活社会层次结构的“自然规模”要达到一致。 4.3.2 欧美现代居住区的演变与实践 邻里单位、光明城市、功能城市-“城市病” 1、新城市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一种被称为新城市丰义(new urbanism)的创造与复兴城镇社区的理论与实践在美国兴起。力图使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即居住、工作、商业和娱乐设施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紧凑的、适宜步行的、混合使用的新型社区。重建邻里空间和创造更良好和有活力的社区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