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教师角色心理.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教师角色心理

第一讲 教师的角色心理 教师角色的意义 教师的角色特征 新时期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 教师角色认知 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试 从一校园童谣说起—— 一 关于教师角色的隐喻 反思隐含的教育观念 教师观 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教师有何种道德期待? 学生观 学生的角色是什么? 教师如何看待学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古诗中,蜡烛即被赋予了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精神。以蜡烛喻教师,其含义非常明显:强调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可以说,蜡烛是我国传统社会中独具文化内涵的教师形象写照。 将教师比作蜡烛,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促进“尊师重道”的传统社会风气形成;但另一方面它将教师无限拔高而带有将教师抽象为“圣人”的倾向,忽视了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经济地位。 其实,教师作为一个自然人,也应追求自己的生活发展,在为人师表的同时也应该创造条件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生命意义的提升。过分地强调教师的顺从社会期望和无私奉献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期望,也是一种束缚其发展的巨大包袱。因而,蜡烛论只能是对传统教师形象的生动刻画,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是“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地充电,于人于己都受益无穷。 现代社会教师形象隐喻包括两大模式:工业模式和农业模式。与工业模式相适应的是工程师论,园丁论则是与农业模式相适应的。 工程师论与我国解放后崇尚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相关。工业生产中统一规格、批量生产的模式对培养人才的教育也产生了影响,教育被于是工程师论便有了丰富的内涵:①学校是个大工厂,以大规模生产和复制产品为主要任务,以高效率的班级授课制为重要运作形式,以整齐划一为重要特征。②教师是工程师,其主要职责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去塑造各不相同的学生的灵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灵的发展。③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经过教师的塑造成为批量生产的、统一规格的标准件。 工程师论的积极意义在于肯定了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心灵,促进其人格的发展。 但是把教师比作工程师也有欠妥的地方,它曲解了师生关系,夸大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不恰当地把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但同时,教师仅作为既定方案的执行者又难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师论又有自相矛盾之处。 “教师是园丁“这个隐喻反映的是一种农业模式,它是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基础提出的。其一,认为学生像种子,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其二,教师是园丁,能为学生的成长准备环境,通过浇水、培土等辅助其成长;其三,教育具有过程性、阶段性特征,教育学生好象是培育花朵,需要经常地浇水、施肥和呵护。 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园丁论”反映了认知主义的观点,承认学生有自己既定的认知结构,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提供适合儿童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总体来看,园丁论在注重儿童在学习中的地位的同时,弱化了教师的作用。相对于工程师论来说,园丁论呈现出某些矫枉过正的倾向。 有研究者认为,与其把教师比喻为园丁,倒不如把教师比喻为太阳。太阳的特点是:太阳的情怀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太阳有永恒的光和热,永不匮乏;在太阳的照耀下,万物可以成为独立的生命体。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当成被动的容器,教师成为知识的注入者。因此,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成为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就形象地反映应试教育对教师职业能力在“量”方面的要求。 “桶论”的缺陷是很明显的: 其一,它所隐含的学习观念非常狭窄,认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学校内、课堂上、书本上和教师拥有的知识,没有看到学习的内涵其实十分丰富,学习完全可以超越书本、课堂和教师,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 其二,从师生关系方面来看,“桶论”将教师和学生分别看成了“倒水者”和“接水者”,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施舍,并且认为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从教师那里获取的一点固定知识就终生够用了,这完全忽略了学生作为独立学习者和终生学习者的能动性和实际需求。 因而,这种隐喻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了。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教师应该从“倒水者”转变为“挖泉人”。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让自己和学生都成为永不干涸的泉水。 (二)传统教师角色的四个强调和四个忽视: (1)强调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需要;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