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抗感染药物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抗感染药物课件

抗菌药物的辉煌发展史(了解) 抗菌药物的滥用及耐药问题(掌握)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然性(了解) 抗菌药合理应用——优化抗生素治疗策略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原则 (掌握)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熟悉) §1 概 述 一、发展历史 磺胺类(百浪多息) 20世纪30年代,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控制。 1928年弗莱明发明青霉素,1941年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 抗生素:万用灵药? 随着时间的流逝,青霉素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强大 产生耐药性、二重感染 出现新的感染或已控制感染“死灰复燃” 新出现或“卷土重来”的感染 HIV/AIDS、新型肝炎、疯牛病… 肺结核、鼠疫、霍乱、黄热病、登革热… MRSA和MRS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结核菌、肺炎链球菌… 非典型性肺炎、马尔堡病毒… 美国因细菌耐药增加医疗费用超过40亿美元 二、抗菌药物的滥用及耐药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抗菌药是国内耗量最大的药物: 抗菌药占门诊处方量的24%以上 ,比例最大。 住院患者79%应用了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而根据药敏实验选择的只占14% 。 住院患者的大处方中79%含有抗菌药。 滥用误区 抗菌药=消炎退热药 抗菌药预防所有感染 新、贵品种的疗效优于老、廉品种 一种抗菌药物即可达到药效的却用2~3种 口服抗菌药物可达到效果的却用静脉注射 PRSP MRSA(E) VRE VRSA AmpC 酶 (头孢菌素酶) ESBLs (超广谱?-内酰胺酶) 金属酶 细菌的耐药机制 抗药性(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固有耐药性:是细菌基因决定的,具有遗传 特征。 获得耐药性:后天获得耐药基因。由基因 突变或质粒重新组合而获得 耐药,质粒产生的。 灭活酶改变抗生素的结构 1.β-内酰胺酶 PRSP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MRSA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AmpC (头孢菌素酶) 多重耐药G-杆菌 ESBLs(广谱?-内酰胺酶)耐第三代头孢G-杆菌 金属酶 耐碳青酶烯类部分G-杆菌 2.钝化酶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乙酰、 磷酸 核苷转移酶 氯霉素钝化酶:乙酰基转移酶 红霉素钝化酶:酯酶Ⅰ 酯酶Ⅱ 林可霉素钝化酶:核苷酸转移酶 改变抗生素发挥作用的靶蛋白结构 改变靶蛋白与抗生素的亲和力 增加靶蛋白数目 产生敏感菌所没有的新的靶蛋白 细胞膜屏障与主动流出机制 改变细菌外膜孔蛋白的组成和数量改变通透性 细菌体内存在多种主动排出系统(氯、大环、喹、四、 β-内酰胺) 改变叶酸代谢途径 §3 ?-内酰胺类抗生素 ?-内酰胺类:是结构中含有?-内酰胺环的抗菌素,青霉素(penicillin,PC)和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es, CS)是这类药物的代表。青霉素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发现于1928年;1945年发现了头孢菌素;60及70年代,分别发展了半合成PC和CS类抗生素。1976年日本藤泽公司发现诺卡杀菌素;英国Beecham公司发现克拉维酸1978年美国Merck公司发现硫霉素。 抗菌作用机制 高活性的β- 内酰胺环与敏感菌胞浆膜的特殊蛋白质-----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 即细胞壁粘肽合成酶)结合,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胞壁缺损,水分内渗, 菌体膨胀裂解,在细菌自溶酶的作用下,可产生杀菌作用。 (一)青霉素类 1.青霉素G 特点:Penicillin G为有机酸,常用钠或钾盐,干燥粉末在室温中稳定,易溶于水,但其水溶液不稳定,在室温中放置24小时大部分降解失效,而且可产生具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故用时宜新鲜配置。 Penicillin G遇酸、碱、醇、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重金属离子及氧化剂易被破坏,应避免配伍使用。 Penicillin G口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肌注吸收快而完全,分布于全身各部位,炎症时也可进入脑脊液,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排泄,半衰期约0.5~1小时。 【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G+球菌:如溶链、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 菌、不产酶金葡菌、表葡菌; G+杆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G - 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G -杆菌:百日咳鲍特菌、流感杆菌; 螺旋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