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学案.doc

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学案

《古代寓言二则》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弄清大义。履、度、操、反、遂、宁、宁信度,无自信也解释下列词语。 履(???)????度(???)????坐(??)????至之(???) 操(???)????吾忘持度(????)??????????及(???) 反(???)????宁(???)解释下列词语履(???)????度(???)????坐(??)????至之(???) 操(???)????吾忘持度(????)??????????及(???) 反(???)????宁(???) 找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八.学习反思 学完本课后,你发现了文言文中有哪些和现代文不同词语和句子,请找出来,整理归纳在下面。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特殊句式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办事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深入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三.知识链接 1.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 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 《古代寓言二则》学案 教学目标 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领悟两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重难点 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调动生活与知识积累,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诵读、背默,形成积累。 一、文学常识积累: 关于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 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 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家;《刻舟求剑》选自《 》,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宰相 的门客们合编的。 二、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者( ) 自度其足( )宁信度 ( )遂不得履 ( )( ) 涉江者( )遽契其舟( )( )是吾剑之所从坠( )不亦惑乎( ) 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何不试之以足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四、学习《郑人买履》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买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 市罢 遂不得履 宁信度 何不试之以足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解释下列虚词: 其: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而:而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之: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5、讨论问题: ①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请按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你觉得最后两句对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③这则寓言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你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能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