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路桥实习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木工程——路桥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深化所学专业知识的认知,把握与运用,结合具体的生产对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专业学术的创新能力;熟知工程中生产的特点,规律,丰富与发展工程生产的经验。 一、工程概况 图一 韶山高速楠竹山(江南)连接线公路总平面图 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80km/h、路基宽度12.0m。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见下表,其他技术指标采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的规定值。 本项目处于我国地势由西向东降低的第二阶地与第三阶地的交接地区,地貌单元属于平原微丘区,地形起伏不大,地面高程一般在43.8-46.5m之间,山林多为浑圆状平缓小丘,覆盖物的分布范围及厚度较均匀。低矮处广泛分布稻田,山丘地区大多生长有灌木、乔木。沿线有小河、沟分布,覆盖物主要为冲、洪积 的黏性土、碎石类土等,厚度一般较大,路线走廊带内未见有基岩出露。 路线所经地区主要属于湘江支流水系,河溪水流均汇入湘江支流涟水。沿线小河道、水塘、人工水渠较多,地表水系较发育。 路线区地表水主要为湘江上游支流涟水水系、水塘、人工水渠中水,境内地表径流量变化较明显,年际间丰、平、枯水季节交替明显,河水位受降水量影响明显,水位、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大,雨季易暴涨暴落,枯水季节流量小。 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1 指标名称 单位 主线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设计速度 km 80 路基宽度 m 12.0 路面宽度 m 2×3.75 设计洪水频率 路基 1/50 涵洞及小桥 1/50 大、中桥 1/100 特大桥 1/100 车辆荷载标准 桥涵、路基 公路-Ⅱ级 路面 标准轴载100KN 沿线地下水按含水层特征及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四类:(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沿线浅表填筑土、种植土及微丘斜坡坡积土土层中,初见水位较浅,无稳定水位,水量小,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旱季多干枯。(2)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沿线分布的碎石类土层中,初见水位较浅,稳定地下水位深度0.3-2.5m,主要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及地表水补给,其补给、排泄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与地形关系密切,该层地下水自高至低多向渗流,以散流形式向较低处汇集排泄。(3)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节理裂隙、层面裂隙及构造裂隙中,无稳定地下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连通性差, 无明显径流区,透水性较弱,多沿山坡坡脚及裂隙倾向以下降泉形式分散排泄,基岩裂隙水水量一般较小,对路基、构造物影响较小。(4)岩溶水:主要赋存于灰岩岩溶裂隙、溶洞中,无稳定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多沿岩溶发育带径流,多以岩溶泉形式排泄,该层地下水在分布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岩岩溶中,但岩溶多为泥砂充填,其水量不大。 二、实习内容 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原则:根据预测交通量、沿线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本地区筑路材料供应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便于施工、利于养护、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投资适度的原则进行。 设计标准:水泥混泥土路面以100KN的单轴—双轮组荷载为标准轴载,设计年限20年。 设计理论:水泥混泥土路面结构设计以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的极限状态。 路面方案:25cm水泥混泥土面层+1cm沥青表处封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层基层(5%)+20cm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混泥土路面结构参数见表2。 普通素混泥土面板长度4.5m,如遇特殊情况及特殊部位,混泥土面板的长度可进行适当调整,但最长不超过5m。 水泥混泥土路面结构参数 表2 层位 材料名称 厚度 (cm) 回弹模量(Mpa) 弯拉强度 (Mpa) ① 水泥混泥土面层 25 31000 5.0 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0 1500 ③ 级配碎石底基层 20 250 ④ 土基 40 混泥土路面纵缝应设置拉杆的纵向施工缝,横向缩缝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形式。在邻近构造物、板厚的变化处、路线起终点、平交与被交道路相接处均设置胀缝。胀缝的设置应根据施工季节的温度按照规范的有关规定处理,严格控制胀缝的施工质量。 图 韶山高速楠竹山(江南)连接线公路路面施工现场 混泥土路面与桥梁相接,桥头设置搭板,搭板与混泥土面板之间采用过渡板,搭板与钢筋混泥土面板之间的接缝设置拉杆,钢筋混泥土面板的锐角部分采用钢筋补强。当盖板涵等构造物顶部距砼板底面距离在40~120cm内时,砼路面采用单层钢筋网补强;当构造物顶部距砼板底面距离小于40cm时,采用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