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岩溶地区坡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评价-IngentaConnect
第 30 卷 第 11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30 No.11
2014 年 6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n. 2014 233
·土地整理工程·
岩溶地区坡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1,2,4 1※ 3 1
罗光杰 ,王世杰 ,李阳兵 ,白晓永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 ;
2.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 550018 ; 3.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 550001 ;
4. 贵州师范学院农业生态与乡村发展研究所,贵阳 550018 )
摘 要: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坡耕地受人类活动强烈作用,生态问题突出,定量评估其时空动态变化与生态服务功
能,对于区域石漠化治理、生态建设、扶贫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利用 2000 年、2005 年、
2010 年 3 a 多时相、多源遥感影像建立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坡度、岩性、聚落、交通条件,运用土地利用动态模
型、综合热区域模型、生态服务价值模型,对 2000 年以来贵州岩溶地区坡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及生态服务功能进行
分析,旨在弄清岩溶地区坡耕地时空动态变化的特征,为坡耕地管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0 a 来贵州岩
溶地区耕地资源减少 0.44 万 km2 ,80%是坡耕地;坡度 6°~15°区域集中分布了最多的耕地资源;随着坡度梯度增
加,坡耕地减少幅度增大,分布比例大幅下降;2 )岩溶地区坡耕地分布与基质岩性具有明显相关性,灰岩地区坡
耕地(尤其陡坡耕地)比例、数量规模明显高于白云岩地区;白云岩地区坡耕地较多地分布在缓坡地带;3 )空间
上,一方面,10 a 来距聚落大于 900 m 地区成为坡耕地转出的主要区域,但目前这一区域的陡坡耕地仍较多,应
加快其退耕步伐;另一方面,坡耕地退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公路指向性,在坡耕地转出土地距公路 500 m 内集中
了近30%的坡耕地转出土地,随着距离增加,坡耕地转出土地的比例降低;4 )贵州岩溶地区坡耕地转出形成了2
个热点地区:临长江的乌江下游遵义东北和铜仁、黔中高原面的贵阳和安顺市周边;5 )2000 年以来贵州岩溶地
区坡耕地退耕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坡耕地转出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为 4399.81 万元/a 。总之,岩
溶地区坡耕地 10 a 来变化显著,生态效应明显,但现存坡耕地的分类管理、高效利用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模型;岩溶;坡耕地;热区域指数;生态服务价值;贵州省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4.11.029
中图分类号:S17; Q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4)-11-0233-11
罗光杰,王世杰,李阳兵,等. 岩溶地区坡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评估[J]. 农业工程学报,2014,
30(11):233-243.
Luo Guangjie, Wang Shijie, Li Yangbing, et al.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assessment of
slope farmland in Karst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