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知识】茉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doc

【病虫害知识】茉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茉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茉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茉莉白绢病 白绢病Sclerotiurm rolfsii Sacc。又称菌核根腐病,在许多花卉上都可发生,为害茉莉、君子兰、凤仙花、仙人掌、兰花、金鱼草、波斯菊、香石竹、郁金香、百合等200余种植物。 茉莉白绢病是茉莉根部的一种主要病害,福建花农称为败花病、白毛病、油菜籽病等等,花区普遍发生。发生部位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呈淡黄色,花蕾瘦小,在发病部位可看到白色绢丝状物,并向土壤内蔓延,后期在茎基部产生油菜籽的小菌核。发病有些年份造成较大损失,一般丛发病率达8%一10%,严重田块达50%-60%,植株被害严重,病株率达3.1%-25.6%,有的甚至整株整丛连片死亡,是种毁灭性病害。 茉莉白绢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在温度25-35℃,湿度85%以上时发病重,每年5-7月霉雨季节是茉莉白绢病的发病盛期。 (1)症状 茉莉白绢病在露地花园中的发病特点:先株后丛,由下而上,先点到片,先凋萎后干枯。病害严重时,被害部位变褐色,并造成茎基部皮层变色腐坏,养分输送受阻,叶片枯死脱落,植株生长停滞,花蕾发育不良,严重的整丛枯死。病部表面产生很多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向四周及土面蔓延,以后菌丝体逐渐集结成许多白色小菌核,质软,后逐渐变褐变硬,最后形成油菜籽状小菌核。 (2)病原 茉莉白绢病的病原菌其有性阶段Pellicularia rolfsii,无性阶段Sclerotium rolfsii,病菌除形成菌核外,在湿热环境条件下能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但担孢子的传病作用不大。菌核初期白色,后变成茶褐色,球形,表面光滑,直径0.8—2.3毫米,形似油菜籽。担子无色,单孢,棍棒状,大小16毫米×6毫米,其上顶生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单孢,倒卵圆形,大小7毫米×4.6毫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是翌年的初侵染源。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在温度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菌丝,然后扩展为害植株。 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病菌和健株接触及菌核随雨水传播;有些新区从病区调进带病的苗木便是茉莉白绢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凡是老茉莉园、酸性土,沙质土病害较严重。管理不善的茉莉园发病率可达20%以上。 (3)防治方法 ①注意选择无病苗(土),露地栽培还应注意茉莉园地的排水工作,并结合高产栽培,注重施用腐熟有机肥,增施石灰,一般每公顷用1500-2250千克。可收到较好的防效。 ②在茉莉园地里,一旦发现病苗(株)应立即清除出园,并施石灰或用哈茨木霉82作为培养土埋在根基周围。因哈茨木霉82生活力强,生长快,而且对白绢病菌丝和菌核均有寄生作用。 2.茉莉褐斑病 在茉莉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茉莉植株枝条的中、下部,一年有2次发病高峰期,在安徽于5-6月份和8-9月份;在福建于4-7月份和9—10月份雨季发病较多;在湖南4-7月份发生最严重,丛发病率达70%,株发病率为19.7%;在秋季还有个发病高峰期,但远不如春夏季严重,且秋季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形成典型叶斑。植株枝条受害后,因皮层坏死成缢状,水和养分输送受阻,病部以上枝条和叶片逐渐变黄枯萎,最终导致死亡。 (1)症状 茉莉褐斑病主要发生在植株枝条的中、下部,受害枝条最初在叶柄或分枝处形成褐色闰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梭形大斑;病斑周缘可见褐色轮纹状,随着病斑的扩展包围整个枝干,形成浅黄色或灰白色的大斑,病斑长度可达数厘米。后期病斑表面散生许多细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由于枝条皮层组织被破坏,造成病部以上茎叶逐渐变黄而萎蔫,最后全部枯死。在越冬老枝干上,可见灰白色或黄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部常凹陷,上生小黑点,病健交界处深褐色。此病还可为害叶片,在叶柄处感病的新叶,病斑多从叶基部向上扩展,使新叶变黄枯萎,叶表面生许多小黑点。在成叶或越冬老叶上症状更明显,病斑多从叶缘、叶尖向内扩展,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中央灰白色或浅褐色,病健分界处呈水渍状褐轮,病部表面生小黑点。 (2)病原 茉莉褐斑病的病原,国内的研究者看法不一,四川李笃肇、安徽胡淑霞等认为是由真菌半知菌壳二孢属Ascothyta sp. 引起的;而湖南邓欣认为是由子囊菌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sp. 其无性世代为壳二孢属。对有性世代繁殖体和无性繁殖体进行显微测量,结果认为:子囊果为黑褐色,圆球形,直径为66.5~186.2微米。子囊束生于子囊果底部,五色,长棍棒形,顶端圆,基部稍细,大小为26.4-52.8微米×6.6-9.5微米。其内着生8个子囊孢子,双行排列。子囊孢子纺锤形,双孢,分隔处缢缩,无色,大小为6.0-9.9微米×3.0~3.3微米。无性繁殖体为黑褐色或黄褐色分生孢子器,单生或两个连生,圆球形或扁圆球形,着生在寄主组织内,部分外露,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