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耦合蓄能的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对使用蓄能装置的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运行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中发现,使用蓄能装
置的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减少系统运行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在运行一个供暖季后,使用蓄能装置的地源
热泵系统对其土壤蓄热容积的平均温度影响为1.4℃,而常规地源热泵系统的影响为3.3℃。土壤温度
变化对热泵性能也造成了长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运行期间,复合系统的COP要高于常规地源热泵系
统。
关键词:蓄能;地源热泵;土壤温度;COP
前言
暖通空调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逐渐提高,因此暖通空调领域的节能
研究已成为当前节能减排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浅层土壤能以其储量巨大、
分布广泛、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等优势,成为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的首选技术
。但随着地源热泵应用的拓展,相继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建筑高峰负荷期间,
土壤温度变化较大,土壤吸热(冷)大幅降低,造成热泵机组效率下降甚至停
机[1-
3]。对建筑负荷波动较大的建筑,机组容量设计为最大负荷时,热泵机组长时
间的低负荷运转效率较低。由于冬、夏季负荷的不平衡性,地源热泵长期运行
土壤温度大幅变化降低了热泵机组的效率。为了减少土壤温度变化对热泵性
能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崔萍[4]尚妍[5]等人对通过模拟研
究发现热泵的间歇性运行有利于提高热泵的效率。大量研究表明,混合热泵
有利于提高热泵性能以及热利用率[5-
6]。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将太阳能作为备用能源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能量的
补充,将太阳能作为辅助热源的方式有直接提供热量给负荷侧或是进行蓄热
再利用[7]。在部分制冷负荷较大的地区,有研究提出将冷却塔结合到地源热
泵系统中,在负荷较大时进行辅助制冷[8-
10]。综上,目前提高地源热泵性能方面,利用浅层地热能与多能源互补,蓄
能耦合的研究较多,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源热泵的不足,对建筑节能起到
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互补耦合策略的不成熟,及辅助能源(太阳能、冷却塔)
自身的局限性,整体节能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中提出一种结合蓄热水箱与地
源热泵的复合地源热泵供能系统,通过建立系统的模型,对复合系统与常规
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对土壤温度以及机组COP的影响做出了分析对比。对
比常规地源热泵系统,文中提出的复合地源热泵系可以降低热泵的装机容量
,提高热泵的运行效率,在建筑供能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2 模型介绍
2.1复合供能系统
文内研究的由蓄热水箱以及地源热泵系统构成的复合供能系统如图1所
示,该负荷系统主要由四个循环组成,循环1为热泵供能过程,循环2为水箱供
能过程,循环3为蓄能过程,循环4是地埋管侧循环过程。系统按照白天供能,
晚上蓄能的方式运行,在蓄能完成后,先用水箱蓄能供给负荷,水箱放能完成
后地源热泵开始独立满足负荷要求。按照实验系统构成,研究中利用TRNSYS
建立了系统模型。
图1 复合地源热泵系统简图
2.2 模型验证
为了使其与实际工作状况尽量接近,模拟过程中的地埋管数据,地埋管
管内水流量以及建筑负荷参照具体实验参数进行了设置。为了验证模型的运
算结果是否可行,本文对地埋管的进出口水温的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了
对比,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如图,模拟结果中地埋管的进出口水温与实验结
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变化范围也在合理区间内。经过分析,造成模拟与实
验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是:(1)模拟过程中,气象文件用的是典型气象年文件
,与系统运行所处的实际环境有一定的不同,这会造成模拟过程中的负荷以
及土壤和水箱的外部温度与实际情况的不同。(2)在模拟中使用了温度控制,
因此造成了热泵和水泵的起停时间的不同。但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模拟结
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2℃以内,因此模拟过程可被认为在合理状况下运行。
综上,可以认为研究中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
图2 地埋管出口水温模拟实验对比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1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如图3所示,在运行一个供暖季后,复合系统中土壤平均温度从16℃降低
到14.6℃,而常规热泵系统的土壤平均温度由16℃降低到了12.7℃。显然,复
合供能系统更有利于维持土壤温度的稳定。
图3 连续运行一个供暖季土壤平均温度变化
图4为连续运行十年复合系统与常规地源热泵系统温度变化的比较。从
图中可以看出,相比常规系统,复合系统的土壤温度波动明显较小。在长期运
行的情况下,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losing the Control Loop in Intelligent Spaces Systems: Control Ove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a Packet Loss Perspective.pdf
- A Big-Data Perspective on AI: Newton, Mer.pdf
-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of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ociety.pdf
- Disease Surveillance Based On Spatial Contact Networks: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2003 SARS Epidemic.pdf
- DynaCAS: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and Dec.pdf
- From AI to SciTS: Team Science and Resear.pdf
- 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 Social Compu.pdf
- Growing Artifici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 Rule-Based Iterative Design Process.pdf
- Toward a Paradigm Shift in Social Computing:The ACP Approach.pdf
-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With Big Data:A D.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