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上海古早味美食.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即将消失上海古早味美食

美食有一天会不会也只能成为照片,摆放在相册中供人膜拜。我恐怕,若干年后,只能捧起相册,口若悬河地告诉后人,这些食物如何如何美味,balabala……它们真实的存在过,只是你们见世界太晚了,只能看到、吃到,精致的包装中香气十足的化工食品。 书归正传,七宝镇是位于上海西南部的一坐历史古镇,小桥流水的江南气息浓重,镇上卖的都是古早味的小吃,是不是手工制作无从考证,anyway,一大堆美食的集合,还是令人心生向往。 各种小吃多到眼花缭乱,似乎羊肉特别出名,可惜,一方面不太饿,不想大肆饕餮肉食,另外,家家都标榜“老字号”实在无从判断真假。 小吃是一定要吃的。自己感兴趣的,没吃过,生意特别好的,都要一一尝试。 ▼各式糕点。年糕、芝麻糕、绿豆糕、芡实糕……那叫一个多。多倒让我觉得任何食物都能做成糕。 ▼嘉兴肉粽 北方的甜粽、南方的裹蒸粽、碱水粽……几乎尝遍了所有粽子后,还是最爱上海的肉粽。 ▼七宝羊肉。没有尝试,留点遗憾,好下次再去。 ▼忘记名字了 甜甜糯糯,里面是红豆沙馅,味道还不错。 ▼瓷罐酸奶。 质朴吧?有没有想起童年呢?味道相当浓醇。 ▼臭豆腐 对于爱吃臭豆腐的我,这个绝对是不能错过的。外酥里嫩,酱汁味道恰到好处。 ▼酱蹄膀 不知道为什么每个古镇都得有卖大肘子,然后还得配一段励志的故事一起售卖。 ▼炒螺蛳 不用多说,都知道螺蛳是上海的特色小吃。 ▼烤翅、叫花鸡、卤猪脚 ▼竹筒肉 两头用糯米堵上,中间填肉馅。在蒸制过程中吸收了竹子的清气。软糯鲜香。 ▼瞧这肉摆的还挺艺术。 ▼这家店主打的是大汤圆,一个个直径有七八公分。各种味道的馅料都有,因为生意太好,又只通过形状来作区分,所以店家时常上错。我想要的荠菜与鲜肉都卖完了。只好换了其他,结果还是被上错成黑芝麻馅的。可能是生意好到不在意会因此流失客户。 说实话,除了个头大也没觉得有什么其他特点,吃俩个就不用吃饭了。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获奖无数,门庭若市,而其他门可罗雀的店家估计心里暗自伤神。 ▼章鱼小丸子 ▼酿贝壳、酿田螺 酿田螺第一次吃在桂林。将螺肉挑出,与猪肉一同剁碎再重新填回贝壳中炒,味道不敢说有突出,吃的是一种形式。不过,如今的酿田螺,多数不过是“借壳上市”,与螺肉没什么关系,完全用肥腻的猪肉来充数。说不定还是用的回收田螺壳,这么深入一想真让人反胃。 ▼腐皮卷肉 因为卷着肉馅,外焦里香。应该也不能叫做素鸡了吧。 ▼糯米甜藕 又一上海特色。将糯米填入莲藕孔中,在糖水中蒸至莲藕软烂,最后淋上桂花糖,是我最喜爱的上海美食之一。 ▼炸串、冰淇淋 ▼卤羊肉 ▼扎肉 来自朱家角的名气美食。用粽叶包裹肉块,加各种调味料炖成。卤味浸入,再加上粽叶清香,味道之浓郁,可想而知。 ▼梅花糕 ▼牛皮糖 ▼糖山楂,又叫炒红果。再山楂外面裹一层糖霜,让酸甜味搭配的恰到好处。 ▼蒸菱角。小时候还能偶尔吃到些菱角,如今越来越难找了。 ▼香蕉蛋糕、煎土豆 我妹非说香蕉蛋糕里裹着个大香蕉,我说不可能,香蕉烤了就发酸,不好吃。我妹去问,人家说里面有香蕉粒,结果买了一斤,回去一尝,哪有什么香蕉粒啊,连香蕉精都没舍得放,口感也够不松软。 ▼看着眼熟不?芙蓉虾 ▼卤猪尾巴 小时候流口水静嗦这个了 ▼广式点心 不似都市味浓烈的快餐,七宝镇中的食物尚且保留着几分与古镇气质吻合的质朴外观。或许最终沦为金钱的奴役,但心中依然存在着一丝幻想,尽管如此,因为这么不堪的目的,只有外观的延续,也希望他们永远地存在下去,至少证明这些食物曾经真实的存在过。 三十年前,时常能听到"磨剪子磨刀"的叫卖声,吃的是家人亲手擀的面条,爆米花是手动烤炉爆出来的,"砰"的一声巨响是孩子们的福音。没有方便面,没有速冻食品,也不知何为转基因。也许没那么便捷,吃一餐饭要大费周章,但那时的天是蓝的,雨水是清透的,雪是洁白的,春风中都是绿草的清香。 如今,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世界再大也逃不过十几寸的电脑屏幕。互联网缔造了新的人类文化,拯救了世界。而正在消失的百年美味,又有谁来拯救呢?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