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玉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金玉论文

西方哥特式建筑与东亚木结构建筑的 构造与艺术构成的比较 华中科技大学 李金玉 摘要 东亚建筑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创造出了无尽的辉煌与光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之一,而木结构建筑在东亚建筑圈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占据了的最重要位置。西方建筑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来自宗教的影响,在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远多于东亚建筑甚至东方建筑,哥特式建筑在西方建筑历史上的位置也相当重要。那么,如果细究的话,东亚的木结构建筑与西方哥特式建筑到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在它们的建造历程中,究竟经历了什么过程和发现,才使得它们在各自的建筑形式里,靠其独特的创造获得如此大的影响呢?本文通过东亚古建筑与西方哥特式建筑的构造和艺术构成的对比,试图从另一个角度上,发现中国古建筑之魅力乃至东亚古建筑之魅力,发现西方建筑的精髓,追溯建筑的成长中缓缓流淌的脉流;最后,结合当今中国乃至东亚建筑领域的状况,简单探索现代东亚建筑的结构、技法及艺术发展之路。 关键词:木结构 斗拱 飞扶壁 目录 1.东亚木结构建筑简要介绍 1 1.1中国 1 1.2日本 3 1.3朝鲜 4 2.西方哥特式建筑简要介绍 5 3.西方哥特式建筑与东亚木结构建筑的比较 6 3.1西方哥特式建筑 6 3.1.1问题的产生 6 3.1.2问题的解决 6 3.1.3飞扶壁的退化 8 3.2东亚木结构建筑 8 3.2.1问题的产生 9 3.2.2问题的解决 9 3.2.3斗拱的退化 11 3.3比较与小结 12 4. 对现代建筑的批判与思考 14 5.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谢词 17 1、东亚木结构建筑简要介绍 在一个长远的时期内,最早开始于隋唐时期,一直到清朝时期,包含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在内的东亚各国在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的交流活动,在建筑形式上形成了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是东亚人民的共同财富,也是区别于西方建筑系别的特别之处。东亚文化圈的木结构建筑的形式主要有房屋、塔、寺庙、祭坛等等。 1.1中国 中国古建筑(特别是木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骄傲,据梁思成(2001)所述,其有四大特点: 以木结构体系为主,这首先得益于木结构的诸多优点。如工期短,木结构采用装配式施工,因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强;节能,保温能力好;环保,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小;舒适,人们可以享受到木结构住宅的冬暖夏凉;另外其稳定性高,防火性能较高,耐久性好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如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和金属建筑。本文的侧重点则是木结构。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梁柱式”的构架制: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下文将做介绍。 斗拱(亦作“斗栱”)是中国木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后文将重点对斗拱的结构进行介绍,并探求其艺术成就。 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相对于西方建筑,东亚的建筑结构形式注重整体,而非单独之貌。在艺术形式上,上述特点使得东亚建筑与西方建筑产生巨大的差别。 图1.1 清代故宫柱头科、平身科斗拱 维基百科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强烈意志,具有鲜明的等级。这一点既影响了日本和朝鲜半岛建筑的结构和艺术形式,亦对其封建统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柳翼谋 其中,各朝代使用了斗拱的代表性木结构建筑物有: 汉代:四川省绵阳县平杨镇石阙斗拱 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其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一半。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大同善化寺,山西大同华严寺,辽宁义县奉国寺 宋代:河北正定县兴隆寺摩尼殿,河南嵩山少林寺初祖庵,苏州甪直镇保圣寺宋代斗拱。 元代:河北保定曲阳县北岳庙,辽宁锦州北镇市北镇庙 明清:故宫 1.2日本 日本的建筑中,木结构为多数,其丰富程度远远超过任何其他一种材料修造的建筑。如京都大学教授伊东隆夫(2006)在其所作文献《日本和中国的木文化比较》中所述,“因为国土的70%被山所包围,气候潮湿,所以日本的建筑从古代到近代一直是木质建筑。”“实际上,如果不考虑使用木材的文化,就无法在日本考察遗址调查、木雕像、古建筑——木的文化如此发达!” 而关于日本建筑的形成,它则是本土和外来的结合体。日本建筑始于本土,在日本的飞鸟时期,即中国的隋唐时代,中国人到达日本,带去了建筑工艺。尤以鉴真和尚东渡,带去唐招提寺的建筑工艺一事最为有名。根据百度百科--唐招提寺的记载:唐招提寺是著名古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