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这10件事,异想天开不是梦
这是一个对创新极度渴求的时代,人人都需要创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要如何做才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用我们的创造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一切,并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使之充满活力和生机呢?
《异想,天开》的作者之一卡罗琳,在2014年3月《赫芬顿邮报》上的文章――“创意人与你不同的18种做事方式”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播,几天之内,浏览量达500万,脸书上的点赞数量超过了50万。这篇介绍本书另一位作者斯科特的研究成果的文章,探讨了富有创造力的人所具有的一些性格特点和习惯。在创意圈中,这篇文章被广泛分享和交流,并成为本书成书的基础,而本书更深入地探讨了相同的问题。
《异想,天开》一书自在西方各国上市以来,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来自世界各国众多知名企业家、艺术家、专业人士和大众读者的赞誉,也充分证明了此书的价值所在。
当今时代,人人渴求创新,人人需要创新,然而对许多人来说,想要变成一个有创意的人,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且很多天才创意者也经常要面临才思枯竭的窘境,本书为人们揭开了创造性思维的奥秘,帮助人们找到了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它面向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的读者,从艺术家到企业家,从设计者到制造者,从管理者到基层员工,从为人父母者到学龄后儿童……每位读者都会从中受益,因为是否拥有好创意,已经成为个人和组织发展的关键,一个充满创意人群的组织会富有生命力,而一个总是能从生活中点滴培养自己创造力的人,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书中讲述了众多创意英雄的故事,告诉大家创意并不难,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事方式,通过好习惯的培养,人人都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例如,作者告诉读者,仅仅是改变一下上下班的路线,也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创造力的培养就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第一,他们都爱充满想象力的玩耍。
约翰?厄普代克说:“你看到一个孩子在玩耍……这非常类似于看到画家在作画,因为在玩耍时,孩子会无声地表达一些东西。你可以看到他如何解决问题,看到他有什么做得不对。年幼的孩子尤其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在自由玩耍时,他内心的任何想法都会浮现出来。”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时,宫本茂还是个小男孩儿,生活在日本乡村,他总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奇幻的世界。他用木头和细绳自己做玩具,还制作了木偶并用木偶进行表演。他画漫画,探索村庄周围的大山和河谷(村庄位于京都西北面的大山里)。
对宫本茂来说,童年时的玩耍为成年期丰富的创造力铺设了道路。正如记者尼克?鲍姆加登在2010年《纽约客》中的文章里所写的那样,宫本茂一直在重新创造童年时他在游戏中所体验到的惊叹感。你可以在他非常富有想象力的创作中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像孩子一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莱特说:“在玩他的游戏时,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来到后院的泥土地上玩耍。”
宫本茂的哲学是任何事都可以被转化为趣事和游戏。他不断地从童年生活中吸取创意灵感,同时也将他个人的兴趣和着迷的事情引入到工作中。例如Wii家用游戏主机的设计就源于他尝试着把自己的减肥努力进行游戏化。宫本茂发现化平凡为玩乐能够帮助人们从日常活动中获得更多乐趣,无论是锻炼,抑或在《赛尔达传说》中闯关,还是在学校里学习新课程。
“任何非实用的事情都可以是玩耍,”宫本茂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说,“那是除了像动物一样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事情以外的事情。”
第二,他们找时间独处
爱默生说:“正是在独自反思时,创意和洞见才得以形成并变得具体。按照世人的观念在这世界上生活是件容易的事;按照你自己的观念,离群索居也不难;但若置身在世人之间,却能完美地保持个人的独立性, 只有伟人才能办得到。”
瑞典电影制作人英格玛?伯格曼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里,来到瑞典北部偏远的法罗岛上的一座茅屋里寻找宁静与平和。他在那里过着简单的生活,工作、散步,有时在晚上招待客人。在他的日记里,伯格曼描述了为了工作而隐居起来的需要以及独自面对内心的挑战。他发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无处隐藏自己的想法。“在这里隐居时,我感到自己容纳了太多的人性。”他写道。
可能正是因为与自己的思想亲密相处,伯格曼得以完成了他最好的作品。他接纳了拥有“太多人性”的感觉――所有人类具有的欣喜若狂且混乱的情绪、恐惧、痛苦和快乐,并将它转化为伟大的电影艺术。伯格曼独自坐著,观察着自己完整的情绪系列,摆在他面前的巨大挑战是将这些短暂的想法和感受变成电影。
创造行为通常是在独自反思时发生的。在我们对艺术家的描绘中,他们往往是孤独的人。对隐居的作家和内向的艺术家的描绘源自有关创造力的一个重要事实:为了创作艺术,我们必须找到与自己的心灵亲密相处的空间。
对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来说,拥有“自己的空间”是基本需求。佐治亚?欧姬芙自己的空间是新墨西哥州一个杳无人迹的农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