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中考面对面】2016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18篇 小石潭记
;第18篇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
1.西【F】:原意为:西方,在句中意思为:_________
2.乐【F】:原意为:快乐,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3.伐【F】: _____
4.下【F】:原意为:下面,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尤:______
6.冽:___
7.卷:_____
8.以:___;二、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12大理)
【答案】隔着竹林,听到水流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11孝感,’10海南)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3.其:___________
4.犬牙:原意为: 狗的牙齿,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
_________
5.其: 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4聊城,’13眉山,’12德宏州)
【答案】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第4段: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7.而:____________
8.去【F】:______
二、句子翻译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3锦州)
【答案】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
伤的气息。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2红河,’11
河南)
【答案】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在写下
这篇文章、记录下这件事情后就离开了。;;全文理解;二、文意理解
1.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09崇左)
【答案】清澈的水、岩石、绿树(竹、藤)、鱼、溪水等。
2.选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冽?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09贺州)
【答案】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比喻。;;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西宁)
【答案】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或: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僻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怨愤抑郁的心情。;三、文章中心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文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渲染了凄寒幽怆的气氛,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四、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之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之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备考试题精编;【注释】①控:连接。②磴(dèng):山道的石阶。③循:顺着、沿着。④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⑤山门:寺院。;【解析】A项前句中“下”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下”;后句中“下”是动词,意思是“流下”。B项“许”都是表约数。C项前句中“之”在这里是代词,代指此句中前面的部分,“隔篁竹,闻水声……”;后句中“之”是助词“的”。D项前句中“然”是形容词词尾,指“……的样子”;后句中“然”表转折,意思是“但”。
【答案】 B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卷石/底以出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登百丈山/三里许 D.其声/溅溅然
【解析】A项句子的意思是“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石底”是句子主语,不能分开,应在其后划分节奏,故A项错误。
【答案】 A
;3.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甲】文语言凝练,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种种姿态。
B.【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处的景致,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
C.【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D.【甲】文描写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乙】文则从正面描写的角度来突出涧水的清澈。;【解析】【乙】文详写的是百丈山上的小涧,并没有详写石磴。
【答案】 B
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鱼儿)呆呆的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美国数学竞赛2020 AMC 10A (解析版).pdf VIP
- 小学体育教坛新秀学科素养检测试卷与答案.pdf VIP
- 2025重庆两江假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招聘12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种聚α-烯烃的生产工艺.pdf VIP
- 2025年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71).docx
- 工匠精神(教学PPT)课件PPT1).pptx VIP
- YD_T 4006-2022 信息通信用10kV交流输入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docx VIP
- 《数学史》宋元数学.ppt VIP
- 2025重庆两江假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12.2+食物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互动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优质备课课件(苏教版2024).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