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对策

六、生态宜居,文化中心。 第一,构建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体系、自然生态体系和人居环境体系,建设生态城镇、花园城镇和低碳城镇。 第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地标性建筑或建筑群落、街区,规划专业博物馆、社区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突出文化培育,提高城镇居民综合文化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阵地,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和各种现代知识,帮助农民向居民转变,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二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出“居民行为规范”、“居民道德规范”等居民行为准则来规范居民的行为。? 七、投融难题,多元投资。 第一,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都要在公共服务等领域明确建设标准、降低准入门槛,农民带资进城、集资进镇,让更多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第二,通过调整国有资本配置,提高收租分红比例,把收租分红收益投入社会公益领域,为人口城镇化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通过发行城市建设债券、信托计划等形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刘春浩 2014110150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一、新型城镇化内涵 二、中国的城镇化现状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异常缓慢,相关数据显示,从建国以来一直到1978 年, 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2012 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2.6%。城镇化已成为当代中国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后, 我国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2000年, 我国与世界平均城镇化率相差10.4个百分点;2005年, 这一差距缩小到了5.6个百分点。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严重失衡现象初步得到扭转 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城镇化率落后工业化率24.8个百分点;2000年, 我国城镇化率仍落后工业化率4.2个百分点;2004年, 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工业化率;2006年, 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3.9%, 高于工业化率0.8个百分点。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已经基本适应。 3.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 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 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除原有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厦泉漳闽南三角地带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也开始形成。 2006年, 我国城镇人口5.77 亿人, 城镇化率43.9%。由于各地基础不同, 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从区域来看, 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55.53%),东部沿海地区较高(54.12%), 中部地区次之为(38.00%), 西部地区最低(35.72%)。分省来看, 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城镇化率在70%以上, 上海最高,为88.7%, 广东的城镇化率在60%以上, 苏浙和东三省的城镇化率在50%以上, 琼鲁渝闽蒙五地的城镇化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余17省的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 贵州和西藏分别仅为27.5%和28.2%。总体而言, 城镇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特点, 尤其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城镇发展比较集中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 城镇化发展程度最高。 4.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政府对人口流动政策限制的逐渐放开,中国的人口流动规模迅速扩大, 流动方向也逐渐由省内流动转向跨省流动。流动人口中有85%以上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据测算, 2005年, 中国城乡间的流动人口达到14950万人, 跨省流动农村人口为3215万人。河南、四川、安徽、重庆、湖南、湖北、广西、贵州、江西等九省(区、市)为人口输出大省, 流出人口均在100万人以上, 占跨省流动人口的98%;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云南、福建、天津等八省(市)为人口流入大省,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