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之柳永新变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宋词之柳永新变课件

文献所载之“柳词迷” 韩维“每酒后好讴柳三变一曲” 何栗 “时一复讴柳词” 刘岑贬抑柳永 ,老太监发难 和尚法明 “每饮至大醉,惟唱柳永词。” 唱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去世 项平斋“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永词” 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1、 年少时为“浪子班头”,混迹于歌楼妓馆。 叶梦得《避暑录话》: “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不愿穿绫罗, 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 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2.落榜后,浪迹天涯,奔走投谒。 曾到过扬、苏、杭、闽、鄂、湘等地,饱尝羁旅行役之苦。 景佑元年(1034)终于中进士。据说曾面见晏殊以求提携,晏殊嫌弃其词风卑俗,未能如愿。仕途很坎坷 ,死时无钱下葬。 二、柳词内容题材的开拓 1、写都市之奢丽、市井之繁华。 词集中约1/5为都市词,描写范围涉及汴京、杭州、苏州、扬州、益州、会稽等都市 ,反映北宋中期经济之繁荣。 2、羁旅行役词 反映了他求仕路途中内心的矛盾、苦闷、懊悔、悲哀、凄凉等复杂情愫,将高远悲凉之意象与旖旎艳冶之柔情融入宦游题材。 3、艳情词 柳永以平等之态度写歌妓内心感情,富有同情之感,有些女子是真实人物。风格热辣活泼,但也有露骨、轻薄之作。如《昼夜乐》等。 三、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 柳永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 《乐府余论》:“(柳词)一时动听,散布四方,东坡、少游辈继起,慢词遂胜。” ⑴丰富了词调,两宋词坛上他创用词调最多,现存213首用了133种词调;而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有100多调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 ⑵大力创作慢词,共87调、125首,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文人词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四类词调: 令,令曲或小令。一般字少调短,少则《十六字令》,多则《六幺令》(96字),《百字令》 引,本是乐府诗题的一种。词中的引来自唐宋大型乐曲的引歌、引子,截取而来。 近,又称近拍,和引同属中调。最短《好事近》(45字),最长《剑器近》(96字) 慢,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拍子相对,“调长拍缓”,字句也跟着加长,一般字数较多,篇幅较大。 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 柳永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开拓了词的内容,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 变雅为俗,“浅近卑俗”—— 通俗化语言—世俗生活情调 ⑴表现世俗女性大胆、主动、泼辣的爱情意识和生活愿望。 ⑵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和苦闷忧怨。 ⑶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从良的愿望。 ⑷对都市生活表现出兴奋与迷恋。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麽。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比较: 晏殊 《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四.柳词的影响 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启示,苏词一方面力求突破而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一方面又充分吸取柳词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一代词风。 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一脉相承。 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脱胎于柳词。 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酹江月》“书柳七晓风残月词后” (日本)森槐南 耆卿绝调,奉天家圣旨,蓬莱宫阙。报道宫姑争按拍,满殿歌云凝咽。红杏尚书,微云学士,让尔传新曲。重来谁识,晓风吹尽残月。 犹似眄望华清,露寒仙掌,万古风流歇。词客遭逢如此耳,夜雨淋零凄切。不是梧桐,依然杨柳,白尽梨园发。更怜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